2021.11.17 同 星期三 晴(8℃/-7℃)
(简书日更8天/总坚持397天)
很多书阅读完之后,需要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算是阅读,而不是看过。
因此,现在的我,在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我的做法是: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正常时候阅读都是简简单单,不用想这本书需不需要,能不能够用上,然只要打开这本书,就开始从头到尾阅读,不去管读完书之后这些书是否能否用上,有可能对我们没有任何作用,也有可能是我们当下不适用的,可能这些知识是比较好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不适用,只要阅读过后这本书就都看完了,就等于是脑子过了一遍并没有什么结果,也和自己之前所学习的联系不在一起。
这种做无用之功,虽然说是可能有长久的利益,对于当下来说并无益处,或许过了很多年之后,他最终会用上,但是这么长的时间可能也忘了。所以说。阅读应当是有针对性去阅读,去取其需要,汲取当下所急需的事情,避免陷入“低水平勤奋陷阱”。
就像有些行业,他们上班的时间特别久,但是真正无法挣钱,做体力劳动挣的钱,还不如人家有技术,或者脑力劳动挣的钱多,就开始很勤奋,却并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应当去做一些长远的,同时也能解决当下问题的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