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我经历了一次复利曲线!
让自己活的有效率,复利曲线会让你感动最近事情还算比较顺,至少比我之前料想的要顺。在找工作期间自己像是开挂了一般,命中率在师门中绝对是算高的一类,虽然早就成功拿到了一家心怡公司的offer,也算是功德圆满。但未曾想会在后面拿到另一份更优秀的offer,薪资快要接近上一份的两倍,岂是一个爽字了得。
更可喜的是之前被EI收录的论文评上了创新成果奖,这让我在一等奖学金的基础上又多拿了2000大洋,爽死了!而且之前投稿到SCI三区的文章也最近也成功出刊,这意味下学期我很有可能再拿一次创新奖(可能是5000大洋!)。而且自己研究的方向算是比较难得一类,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个方向的毕业论文都被评为了优秀论文,如果我好好表现,说不定我也可以,想想也是有些小激动啊 。虽然由于SCI下来的太迟让自己与国奖(20000大洋)失之交臂,但想想,这在师门应该算是比较好的成就了,对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也算是有了一个小小交代了。
比上虽不足,但是比下还是绰绰有余了,至少比之前的自己要好——工作、奖学金、学术成就、荣誉。工作薪资我是两个实验室最高的,学术成果也是师门最高(虽然这里面也有水份),奖学金也是师门拿的最多的。幸福似乎来得太突然!
但高兴之余自己竟会不禁去思考,这一系列小小成就后面的逻辑——害怕这只是偶然,一旦幸运女神离开了我,我将会死的很惨。
总监说我很适合这个岗位,将近40人只录了两个,我有幸成为了其中之一。但是我真的适合吗?他们给的薪资确实高了点,我害怕自己万一做不好就失去了一次过渡到机会,害怕起点越高摔得越惨。
某天下午,大脑闪出了一个名词——复利曲线。
总监说我全局思维比较好,逻辑也很强,而且为人实在不冒进。其实这些品质都是自己一直追求的,找在跟随笑来老师学习时,就感受到了笑来老师的这些品质,但自认为做的远远不够。
但是好于坏都是相对的而言,虽然跟着罗胖一起学习的时间还算长,虽然是得到的第一批用户,但是自己并不是一个好学生,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这些在应届生之中可能已经很受用了——这是切身体会。《罗辑思维》让我的思路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全面,知识面也大大增加。所以面试的群面环节,于我而言很多时候就是一道送分题,讲真,真的是这样。除了面试中的专业知识面和学历我没有优势外,其余的问题以及面试中的职业规划问题,我的答案也往往会显得更加成熟和理性,在众多人之中总会有出彩的地方(不是一直,也有高手)。讲不出这里面的原因,只能说这是积累的效应,也就是复利曲线吧。
《得到》中的老师都是大牛,而且大牛身上有很多共通的品质——至少都不是死学习的人。耳融目染这么久,自己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错误,自己的效率,我没有强迫自己去做,只是已经打心底认同了要有效率的学习。虽然进展缓慢,但是时间一直自带复利属性,现在再次回头看待一年前的自己,都有点被自己的成长感动。
一年前,我就在忙着毕业设计,忙着论文,因为自己之前犯过错误,而且经常自暴自弃,所以我的时间比师门的小伙伴慢了至少三个月。好在自己从未放弃,临近毕业,至少现在我的进度不算慢了。
这个过程教会我——复利可以从零做起这是我在联想终面时做的一页PPT,讲述了自己的论文过程——一轮很郁闷,但还是一步步走来!
所有这些应该就是所谓的复利曲线了——前期几乎看不到效果,甚至很憋屈,但当它爆发的那一天,会让你感动到哭!
获得成就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复利曲线教给我们的耐心和坚韧,以及将它推广到自己生活各个方面的大智大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