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游戏界面设计师,最近在优化一个日本线上游戏。
为什么ebay最终没能在中国活下去,而让阿里巴巴帝国崛起了呢?可以说本土化符合国情的体验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做游戏也是如此。
在每个游戏准备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之际,我需要了解的东西好多。
一.背景
1.移动设备
日本的游戏市场是有一定孤岛效应,包括他们的移动设备亦是如此,整体与国际市场并不完全接轨,有自己的生存法则。
大部分日本产品优先供给国内,尽管他们的通讯网络发达并且移动设备早已支持支付和身份验证等功能,但依然很难打破自身产品的局限性,或者说甘于局限本土。在几年翻天覆地变化的手机市场后,日式手机始终保持着4,5年前的产品设计,并不追求全面屏双摄等外观元素。
2.用户群体
日本游戏玩家用一个词儿来形容,就是长情,在游戏排行榜上,依然能见到多年前的霸榜游戏,并且排名还很靠前。玩家对游戏的忠诚度比较高,并且愿意为游戏氪金。
3.二次元市场的细分
日式卡通叫二次元,韩式厚涂也是二次元,赛璐璐风格也是二次元,每种风格对应的游戏观,受众群体都不一样。
机械二次元也有拟人,半机械化,和手持机械等等,要归纳出自己游戏的优势和对受众的吸引点,而不是仅仅去为了做漂亮的作品盲目向某种风格靠拢。
4.本土人情
这是非常容易被忽视,也很难照顾到细节的地方,在设计上尤其如是。
比如:对日本人来说,樱花是春天的象征,风铃则是夏天挂在屋檐下,这两种元素就不适合同框。
所以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更多的是需要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多看看当地的设计元素,不能自以为是。
5.游戏市场的规则
日本玩家日常游戏体验时的场景是什么(where & when)?日本玩家到底更注重游戏的品质还是创意?比起动不动换皮的中国游戏,为什么日本游戏很少做大改动,但活动很多?
日本游戏研发的周期是多久?日本市场是如何让一款老游戏焕发新生?
为什么日本玩家热衷于卡牌游戏?二次元文化的表皮之下,真正让日本玩家看重的核心玩法是什么?
把这些基本问题解决了,对项目开发流程就会了然于心了。
二.制作
1.排除法
首先就是玩我们这款游戏的玩家对游戏品质的期待是怎样的。
他们的年龄,职业,玩游戏的时间,我们的游戏模式等等~
这样就能排除很多不合适的制作风格~以免做久了深陷其中。
2.风格化
风格是种非常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内容,可以说是一种给玩家的体验和感受。
在制作迎合当地玩家口味的UI时,需要对本土风格进行一定的调研和归类。
尽量在风格上往本土确定的参考标准靠,真正迎合当地玩家的口味。
3.细节制作
当我们确定风格进行制作的时候,其实会发现,本地的一些设计细节处理上与平时的制作习惯有所不同~
这可能也跟审美习惯有关,比如我在制作金属材质的时候惯于先使用图层样式,再进行润色,但很多日式界面设计对边缘材质的处理用手绘或者简约渐变,配色上也比国内的设计要大胆出彩,考究的地方更多在于纹样处理,整体为游戏世界观所服务,主题的契合度都非常高!
玩家对整体感受要求高,就需要制作者更用心,对游戏的理解也要更深入才行,也许在国内可以用一招鲜吃遍天的方式做UI,但在日本市场显然是不行的。
作为设计师本身来说,做本土化设计,是一个学习他国文化的重要过程,需要收集大量资料和文化知识,是非常有意思的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