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微课作业:群内分享你的家谱图
今天是我们训练营最后一次微课了,也是破禁止令疗愈自己的一堂课。希望大家都能从课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家谱图,看看能否结合人生脚本、禁止令,说出这三者的关系
家谱图
家谱图
父母来自两个大家族,母亲是孔子第74代,父亲这里8个兄弟姐妹,很多长辈的事情都了解的不是特别清楚,所以搞清楚亲戚们之间的血亲关系着实花了些时间,但是亲密关系包括一些比较隐私的信息已经无从了解了。通过对家谱图的梳理,我也发现了些原来不曾注意到的事情,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家庭关系。
我和爸爸比较亲,和妈妈相对稍远一点,我想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妈妈平日里一直管着我,而爸爸从我上初中后就去了外地工作,不常在身边,所以会感觉和爸爸更亲一些。现在结婚了生了娃也是,爸爸平日里基本上都会来帮我分担一些,而妈妈则还在忙她的事业,每天很辛苦,下了班再赶过来,有时候就不来了。虽然知道父母都爱我,也知道不应该对父母有期待,但心里却还是希望妈妈能多来。而正是因为有这份期待,所以当妈妈不来的时候心里会难过。
老公本该是最亲密的人,但这些年,心底里这种感觉已经淡了许多。不过幸好有陆老师,我会竭尽所能不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变成妈宝男,让他们成长为两个拥有健全人格的男子汉。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我先修复和老公之间的问题。
另外,我发现和我一个辈份的兄弟姐妹之间似乎没有一个能称得上和我关系密切的。平时几乎也不怎么联系,最多就是跟着大人们逢年过节吃个饭见个面,几乎都没有深交。倒是跟着我的妈妈,和几个长辈经常见,关系也都不错。
由于妈妈和她同母异父的二哥关系不好,相应的我也会对这家亲戚比较疏远。但其实内心还是矛盾的,因为表哥并没有做错什么。至少小时候是这样。
我感到一份详细的家谱图应该是能够体现出人生脚本与禁止令之间的关系的,应该是能够从远近关系、婚姻情况等方面看出某些情况在代际间的传承的。可是由于受到信息的限制,从我自己的家谱图中,这些方面似乎并没有清晰的显示。不过有一点我比较有把握的就是,我的外婆因为WH D GM和我外公被发配到贵州去改造,然后我的妈妈被寄养在叔叔家,从小我妈妈就寄人篱下,因此行事谨慎、对自己要求非常高,同时也没法享受到母亲的爱,而我外婆后来回到上海之后,和我妈妈之间也不融洽,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但我清楚的是,我妈妈小时候没有享受过或者经历过自己的妈妈对自己的爱,因此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于是她对我也经常只是讲道理,好在她是个幼教工作者,因此我也比较幸运,她认为正确的事和方法大多数都是正确的,但在我的印象里,她跟我讲很多道理,但似乎在我初高中之后,她也并不了解我真的需要什么。那么现在到我身上,在跟随陆老师学习心理学之前,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对孩子的感情,凭自己的感觉和孩子在相处,和我妈妈一样,并不知道一个母亲该怎么来照顾和应对孩子的感情。有一点我感触非常深的就是,当我惹我妈不开心的时候,她就说一堆道理给我,然后就离开了。然后曾经我也是这么对大宝的。现在我认识到这种应对模式的传承除了“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之外,确实还有家庭动力的因素在里面推动。现在的我正在努力运用学到的知识来打破自己固有的这种模式,确切的说是从妈妈这里传承下来的这种模式。虽然很辛苦,但非常有必要。
于是我重新回顾了一下自己的人生禁令:“不可以做某些事情”、“不可以做自己”、“不可以有归属感”。这些禁令我相信我母亲身上都有,而且她在童年时期受到的创伤应该说比我更深,她所背负的禁令应该比我还多,但这些她有的禁止令并没有直接传给我,这是我非常感激她的地方。我的爸爸妈妈给了我他们能给的最好的爱,让我能够成长成为现在的我,对他们只有感恩。
陆老师给出了4把钥匙用来破除禁令:邓巴数、有限理性、第二序改变和自我决定论。
邓巴数说的是降低人生复杂度,认真维系好最重要的5个人的关系,把有限的生命和精力合理的进行分配。对我来说,这五个人目前就是我自己的小家,我的父母、老公和两个儿子。可是一想到父母终有一天会离开,忍不住泪目。
有限理性说的是对世界的看法。不要非黑即白、更不要去追求完美。套用一句歌词,完美并不美。追求满意就可以了。
第二序改变说的是遇到问题不是去想为什么,而应该着眼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也就是跳出问题看问题,不要让自己陷入到思维的陷阱中。
自我决定论就是找到自己,允许自己成为自己,过自己想过的人生。
钥匙陆老师已经给了,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用这些钥匙来试着打开这些套在人生路上的枷锁。虽然不可能一次就成功,但我想有钥匙握在手里,努力去尝试就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