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换一种方式对话

换一种方式对话

作者: 晓贤偶拾 | 来源:发表于2017-10-30 12:28 被阅读0次

第二届“京陇名师面对面”主题教研活动

小学语文课例评说【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例

四年级    北京实验二小兰州分校  郭自东

换一种方式对话

师:在聊天的过程中,有同学说家里妈妈是最辛苦的,也有同学说爸爸妈妈点点滴滴的付出都是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爱相关的课文。

(生齐读课题,要求大声朗朗,勾画读不准的字词句。)

读的过程中学生有些字词含混不清,有些语句读的磕巴不流畅。

师要求自由读,学生习惯性的齐读(平时的语文课堂学生个性化朗读太少)


【巧妙扎实的字词教学】

师:检测九个词语,强调“暂”字平舌音。

师:请学生说出“凋零”的反义词(“绽放 ”)

师:学生读“凋零”,“含苞”,“绽放”三词。阐释三词都与花朵有关,请学生读与之相关的段落。(生读:自由地读)

师:读的过程中纠正白血病“血”的读音是四声,与三声鲜血比较辨析读音。

师:引导理解“辗转”一词。

换一种方式对话

【晓贤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词、句、段是构成篇章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独立存在时有其普遍的含义,但作为篇章的组成部分存在时又有其特定语境中特殊含义,作者也是借助这些元素传情达意,因此,词语便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如何让媒介在其应有的位置发挥最大作用,是语文老师必备的能力。将词放在句、段、篇中揣摩其表达意义,品味其表达效果,是郭老师高妙之举,解词精炼,赏词精到,前后勾连深得其味。也有一处值得商榷:四年级学生赏词的难度、广度是否可以再深入一些,再开阔一些。比如:几经辗转与辗转反侧、辗转难眠进行比较。

换一种方式对话

【层层深入  赏析感受】

师:大约十万人中才有可能有一个适合骨髓移植的人,小钱在台湾找到了,那么他在大陆找过没有?

生:没有。(不思考,就作答)

【晓贤说】郭老师,这个对话方式是不是可以换为:几经辗转啊,想想看:也许小钱和家人奔波在……(生想象);也许小钱的亲朋好友忙碌的在……(生想象);也许小钱的同学老师着急的在……(生想象)……终于在台湾找到了!在这一对话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都在思考,都打开想象,都关切起小钱的命运,都为小钱着急,如同自己身边的伙伴。这里的场景想象是感受学习法的具体践行,为后文的学习蓄势。)


师:读懂了字词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师生合作读:第一段师读,第二段女生读,第三段男生读,第四五段推荐两位同学读,剩余的全班读。此时我看到老师放下话筒与学生们保持一样的声音,这是真正的与学生在一起,不需要老师的精彩压倒学生,老师是真正意义上学生中的一员。)

生读师评:读文要字正腔圆,掷地有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没有同学敢尝试)

师:我来帮帮同学们。(师教方法:时、地、人、事)师生合作理出关键词“小钱” ,“得了白血病” ,“台湾青年” , “捐献骨髓给小钱”。

师:让学生尝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仍无人主动尝试)

师:就是这样感人的一篇课文,哪一个人触动了你柔软的内心呢?

(生默读,勾画相关语句)大约三分钟后,师询问课文中的谁最令你感动?)

生:台湾青年。

师:还有谁?

(生再次沉默不语,同座听课的文华老师悄声问:学生为什么不说话?前排老师说:这个班的学生不太行!)

【晓贤说】学生为什么不尝试复述内容?学生为什么不说感动自己的还有谁?其原因很多,唯一不在其列的是:学生不行。首先,郭老师的情感蓄势没有到位,学生仍处于隔着一层的状态。其次,学生读的不到位,整篇阅读只有两次,其中一次读得很仔细,可是经过理解词语的环节后,阅读记忆被隔断,二读时需要唤回一读时的感知,又要整理感动自己的细节,若不花费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是无法迅速说出的。第三,老师此时的追问,堵塞了孩子的思考,这个学生的思维点在“台湾青年感动他的原因”,而非“感动他的还有什么人?”。教师在对话过程中一味依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掌控学生,没有仔细聆听学生与他交流的语言、神情,迅速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所以师生对话无法顺利展开,最终变为教师的独角戏。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让课堂对话展开并深入,是一位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郭老师的“你为什么会找这一句?”换为“说说你勾画这个句子的理由”会不会更好呢?或者,“这一句也感动了我,看看你的理由和我的有什么不同?”)


【配乐朗读  感受大爱】

师:让我们听,一同感受小钱那充满期待的心声。(配乐、配画、读文)

【晓贤说】此处来的突兀,蓄势不足,一切设计都如空中楼阁被架空,与学生感受无法共通。)

生:台湾青年会让小钱的生命绽放。

生:台湾青年会让小钱的脸红润起来。

换一种方式对话

师:地震了,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躺在病床上,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坚定的站在床边。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将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紧紧连在一起的是什么?

生:爱

师:如果有一天台湾青年和小钱见面了,小钱会说些什么?台湾青年又会怎样呢?(作业)

师:让我们将爱的种子深植心中生根发芽。

【晓贤说】在课堂中换一种师生对话方式,才会让语文课的语言味、语言温度、文学中的生命关怀展现无余。在读中思,在思中读,在读中写,在写中读,找到读思写的链接点,让语文教学更丰实。

换一种方式对话

相关文章

  • 换一种方式对话

    第二届“京陇名师面对面”主题教研活动 小学语文课例评说【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例 四年级 北京实验二小兰州...

  • 醍醐灌顶的觉悟:换一个世界,换一种活法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六部》(感知对话录、124) 生存者: 让世界换一种方式存在,让人类换一种活法,这种想...

  • 如此纠结

    换一种方式说爱, 换一种方式诉愁, 换一种方式梦想, 换一种方式敢当。 无论是伤着前进, 无论是痛着倔强, 无论是...

  • 换一种方式跟孩子对话

    妈妈,你是不是说等我们放假了,来接我和姐姐,去你们那里玩啊?五岁多的小女儿在手机视频里,一字一顿的认真的问。 对呀...

  • 换个角度看问题

    不是分手,而是换一种方式握手 不是结束,而是换一种方式开始 不是伤害,而是换一种方式去爱 不是不聊,而是换一个内容...

  • 教育心得:放下手中的手机,走进孩子的心

    导语: 批评不如鼓励,指挥不如指导。换一种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和他进行对话沟通,他就会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不但会积极...

  • 做一个不同的选择

    换一种方式生活

  • N6:反思

    1.从教师到教练,您认为意义何在? 从教师到教练,换一种对话方式,引导孩子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己的能量,结合...

  • “现金占总资产比率”

    本期学习换一种总结方式~

  • 2020-09-24

    我想换一种方式活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换一种方式对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oe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