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外
好雨洗山河。
和一个小子在路上走,让他指认草的名字,他多是摇头。我一一告诉,他惊喜,如子路对着孔子般。
车前草最多。我说这草时,他给我有了争执。我说这名字是一种草,就蔓延在我们的脚下。他说可能是草的统称,“轻躯愿化车前草”,更可能是浴血战士的心愿,是对远芳古道的怀想,有绵长无边的思念,说不定有大而深的感怀。我不能说服他,并且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或者更有道理。
有人名字叫车前子,有人名字叫何满子。前者属植物可入药,后者在史册属于古调。农人读书,知道些许文史,是好事。只是,我和那小子,谁是谁的老师呢?
我们看南大岭,一线伸开,青杨成排,有大山河的气势了。春季雨后,无风心静,看青山多亲切,看山花如故人。不再步步端详,今天只挥笔粗扫。不敢进入犁过但未耕种的地里,怕一脚陷进去拔不出来。不敢到麦田里趟着走,心疼那麦花沾上裤腿减了收成。
青山只宜相对看。冬天秃山嶙峋,是须瞻仰的,现在是春山丰润,可以远握对语了。站在沟这边,喊“山,你过来。”它不语。等一会儿,我说“你不过来,那我过去。”拉了那一根长藤,脚底用力,身子一送,轻悠悠荡过去,反正那山涧不过几十米。过去回看这边,是别样的意味了。
这山伸出了五个山嘴,每两个山嘴之间又形成一个山窝。山嘴伸出,似乎要吻那边的山岩。山窝就如腋窝,要把长着的树和飞来的鸟夹住,笼一片山消息。兔子它拢不住,轻快地跑了,不知道前边可有夹子在等着它们。
不知山上多少棵草树,统计不过来的。也许一棵棵细审,反而不美了。粗略大观,一派雄风,正合我粗粗的个性去。看山看气势,观水观涵咏,都能长精神。
到夏天山太遮蔽,罩得太严,我会久不来山中。秋尽繁华褪,我再来。一季的成长里,又多了亲近和懂得。
夏天的山不要埋怨我对它的嫌弃,我只是选择。山脚下我的山屋,就是我不离不弃的注脚。山通山外,山外不忘山中,不管多远的山外。
青山外 青山外
网友评论
它不语。你不过来,那我过去。
这也是童话了
我讨厌繁重的农活,我讨厌贫穷寒酸,我讨厌村妇们的嘁嘁喳喳,讨厌到处是猪屎牛粪的村庄,瞧不起为了田边地堰争吵的乡邻……那是年少的我最急迫逃离的地方,是中年的我并不太愿意回忆的过去。
后来“乡土”“怀旧”成了许多人文字里的佐料,成了一些人无病呻吟的怀想,我读了许多,最并没有太多感觉。
但这两年,读先生的文字,让我一点一点触摸土地,让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狭隘、无知和肤浅,我为此而难过。然而之后,却由心底暗生喜悦——再回望曾经的岁月,竟也慢慢体味出质朴的丰厚,感受到了泥土的芬芳——那种来自生命最本色的爱与美。
这个八里山的儿子,对泥土痴爱的汉子,让人尊敬的程先生,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