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托马斯·莫尔〔英〕
8.9万字,微信读书.
长久以来我对于乌托邦一次,我一直以为只是虚妄的理想主义,不切实际,所以,对于这个词我略有不喜.
说来读这本纯属于意外,昨日感觉书荒,但不想读太长的,就在微信书架里选择了这一本字数比较少的,我选择书籍素来随意,但只是在选择之时,一旦阅读多少应该是端正态度,不管这书如何,应是带着态度去看的.
这本书因为短小我在一天内读了两遍,可若说真的明其意图却不然,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这作家所想真的是有些不切实际,而且漏洞百出,在后文的作家介绍和评价里才真的感觉这书的精妙.
有时候读书可以略看他人的评断,增加自己的见识,和对书籍不同角度的理解,例如这样一本,因为匆忙自己不能翻阅着资料,然通过后面对于该书关于在历史意义上的评价,却一下明悟了,并为自己认识而感觉到了羞怯.
诚然,这本书籍在今日看来确实写过于理想化,且谬误诸多,但仔细查阅作者,一个生存与15世纪的人,和如今我们这些看过历史变迁的人是不一样的,我们所知是因为有历史有经验有教育,并且那些制度已经在不断展现,可这作家不一样,他只是凭借忧患之心,就开始探寻了一条关于人类未来该遵循何种制度的想象.
可以说没有这样虚妄的假说,后来人又如何能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路,让人们知道一个完全和从前制度不一样的制度下的国家是什么样子的,作家在15世纪完成此书,却一直到19世纪才开始逐渐有人说他的某些地方的不切实际,和谬误.
中间相隔之久,又如何能说的出这书籍是虚妄的,至少我是不配的,他所见识的东西,哪怕至今我亦不能全然明白,自然是只能赞叹.
乌托邦不仅仅应该只是一个代表虚妄理想主义的词,这样说一个词,就是对它的认知有失偏颇.
我们更该看到,它是探索,并且大胆的革新的,作家虽然不能真去治国,但却看的深远,并且,既是基于时代又是远远超越于时代的.
作家种类繁多,我虽然不能成为这般卓越之人,却也崇敬这样的人物,并且在幻想一途上,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短处的,我们应该多去想想,,不应该只是囚困于如今和过去,应该要放胆去想那些从前没人想过的未来,却想那些常人觉得非比寻常之事,也应从寻常时间之中看见关于未来的不寻常.
说实话,越是读书越是觉得自己所知甚少,还需要不断的补充知识才好,也不该仅凭一时短见妄自开口做论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