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共读第二十九天

《论语》共读第二十九天

作者: 清风明月无须等 | 来源:发表于2023-08-02 08:22 被阅读0次

进入共读室,向没有参加,是不是因为昨天的事?我是否向她说明一下?一会儿问候一下,毕竟自己昨天有点失礼了。

今天继续共读第十章,这章好似无深意,习究,道在其中矣,可能胜过言辞,因为语言是次于身体的表达(我是这样认为的)。

这一章读时,更多的去看注释,因为时代久远,很多习俗不存在,所以很难理解那些礼节,并且很多字都不认识。所以一边读,一边想象着意思、画面。如果想象不出来,就重新看注释。

昨晚预习时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好好看了一下。一般我们理解成,孔子吃饭特别将就,要让食物更精致,让肉切得更细。但是我感觉不是这样,孔子是“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以议也。“由此推断上面的解释不妥。而钱穆老师,把“不厌“解释为不饱食。这样整个句子就是“不因食物精致而多食,不因肉细就多吃“一句话,不论食物好坏,都吃三分饱。一方面有利健康,另方面是以饮食来去除贪欲,修心养性。所以道不离日常,生活即课堂,时时事事都是在做功夫,在修炼。还有这一则中“割不正不食“不是肉切的不方正不食,而是肉割的不合规矩不食,因为切肉背后也有礼存在。

我在读孔子见君主那一则时,特别难受,感觉自己好像被什么东西束缚了一样,可是红学姐分享时说,她在那里读到的是从容舒展。她感受到礼已经融进了孔子的生命中,在我们看来的繁琐,孔子看来是恰到好处。不如此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敬畏和谦卑。青学姐今天的问题很好,这些礼从哪里来的?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叶学姐问了一个与孩子相处的问题,说孩子和她没话说。新学姐做了解答,她说这是青春期孩子的普遍问题,主要是孩子给你说了,你会评判她,谁愿意自找这样的不自在呢?再一方面,孩子本来是信任你的,往往给你说了,不一会你就会给别人说。没有安全感、害怕说教是孩子不和你交流的主要原因。黎老师讲了她的例子,一个朋友的孩子和父母不说话,就请求新老师每天每天中午陪孩子吃饭,和孩子聊天,结果那个孩子说的特别嗨,那个孩子说完后,跟黎老师说,我给你说的,不要说出去哟,黎老师说,不会的。每次吃过午饭后,朋友打来电话,问孩子说了什么。黎老师都会说,那是我们之间的秘密。又有人问夫妻相处的问题。黎老师结合自身说到,夫妻之间的问题都是熟而无礼。在一起时间久了就会无礼,觉着什么都是应该的,看不到爱人背后的那颗心。她老公每天给她到十几杯水,开始她很烦的,后来自己改变后,看到爱人行为背后的那颗心,于是每次接过水杯都会表示感谢。所以在家里也要多一点感谢,少一点评判。再一点就是凡事先求诸己。这让我想到,昨晚老公来了,拿来了二十多斤豆角,看到那么多豆角,内心说怎么心里就没个数,这么多能吃完吗?看到这个起心动念后,马上转换,并和儿子说,你爸爸一听说,咱们喜欢吃南和豆角,就不怕累,给我们背来这么多,真是辛苦了!这下大家都很高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共读第二十九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ou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