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在医院工作,爷爷也是从医院退休的。我是在医院出生的,从小就在医院急诊大楼长大。如果运气好的话,或许还会在医院的病床上死去。
2015年,我参加了两次体检。每一次体检都有好多指标不正常。检查出白细胞过多的时候,我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白血病;检查出钾含量偏高的时候,我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尿毒症;检查出心动过速的时候,我又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
没办法,我就是一个怕死的人。贪生怕死。
前几天,和几个医生朋友聊天。他们说我那叫做“疑病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其实说白了就是精神疾病,一般都是心理压力过大、强烈的不安全感或者孤独感所导致的。我点点头:原来我真有病,还是精神病。
但生而为人,就是犯贱。我作为一个怕死的人,反而更喜爱探索死亡。死亡代表着一个人的终结。代表着这个人所用的世界土崩瓦解。死亡,代表着空间与时间不再有意义。
对于一个已经死的人来说:无论是一平方厘米的弹丸之地,还是几千平米的豪华后花园;无论是长大老去的激动和阵痛,还是新一年透过雾霾的第一缕阳光;这一切都不重要。
而且,死亡,它终会到来。而且,你根本不知道它会何时到来。
在这个充满新生和希冀的新年第一天,我想与你分享一下关于死亡的故事。
▽
1
朋友S,是一个毕业不久的年轻医生。今年,他在杭州某医院的脑内科担任实习医生,他和我讲了一个故事。
2月份的时候,他们的科室来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大概二十出头的样子。小伙子的症状看起来其实蛮轻的,有点头痛。人也能说会道,饭量可好了。这个小伙子和他的妻子刚结婚不久,年轻的妻子刚刚怀上了小孩。
小伙子和他的妻子以为,只是简单的发热头痛而已。
但核磁共振的检查后,却发现这个小伙子已经脑出血很严重,整个大脑都已经被血浸泡了。犹豫之后,S和他的老师,把诊断的结果告诉了这位小伙子的妻子和父母。他的妻子和母亲当场哭得将近晕厥,他的父亲一直低着头,喃喃道:医生,能不能再想想办法?
五个小时以后,他就死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从充满希冀到崩溃,只要五个小时。
2
除了突如其来、无能为力的死亡,S说还有更为无奈的事情。
有一个农村来的父亲,带着他四五岁的儿子来杭州看病。他的儿子圆圆的脸,双颊上泛起淡淡的红色,看起来就是一个很正常的孩子啊。
但那孩子不会讲话,一张嘴就只能发出啊啊啊这样奇怪的声音。而且,他还会在某一个无法预料的时候突然倒地、抽搐、口吐白沫。
S说,这个疾病症状叫做癫痫,是因为孩子的右脑中长了一个肿瘤。这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动手术就能治愈。当然,由于肿瘤被密密麻麻的脑部神经包围着,手术难度很大,相应的费用也比较高。
这个父亲问:那大概需要多少钱?
S的老师对这位父亲说:大概三十万吧。
然后,这个父亲跪了下来,他哭了,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跪了下来:我想给他做手术啊!可是我真的没那么多钱!医生你们帮帮我们啊!
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在一群陌生人面前下跪、流泪、磕头,只是因为贫穷和爱和无奈。
S说,几天后,这对父子还是走了。他们想了很多办法,还是没有筹到那笔手术费。他们还是选择了保守的药物治疗,每个月一千多块钱。但哪怕是这一千多元,也让这位父亲感到无尽的压力,无尽的绝望。
3
朋友D是一位实习护士,她和我讲了一个故事。
就在几天前,一个十五六岁浑身是血的中学生被送到了外科急诊室。他的手和腿全都被砍断了,全身被砍了三十多刀,在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流掉了90%的血液,血压已经几乎为0。
医生们一看,就觉得肯定不行了。但是看到他伤心欲绝的父母,医生们依然尽全力抢救:止血、缝合、输血、心肺复苏。当然,两个小时以后,这个中学男孩还是走了。
后来D问送这个男孩来医院的老师:他是在和人打架吗?
老师:不是,他是我们班成绩最好的学生。他被砍了之后,现场有目击者听到那几个行凶者在喊:
“砍错人了!快走!”
4
就在一个月前,我听说了我的一位初中同学死了,死在了她下班回家的路上。
我和她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14年底的初中同学聚会上。她穿着棉麻质地的连衣裙,黑黑的直发快要摆到腰间。虽然大学毕业两年,但她笑起来依然像一个孩子,眼睛充满灵气。
因为她也是学的广告,在广告公司工作,那天我便和她聊了很久:从工作、创意,一直聊到了彼此的生活和理想。那时候她刚刚交了一个男朋友,而她在业余时间和几个朋友们运营着一家画廊。她说,她的理想比较俗,就是想每一年去三个国家旅行,到老了,便能够走遍全世界。
但是就在上个月,她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加班到夜晚11点,在回家穿过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街道的时候,她的手机收到了一封邮件,是公司领导发来的。她下意识地掏出手机,低头查看回复邮件,却忽视了不远处的大货车。
据说,她被撞出去十几米,当场死亡。手机屏幕上还显示着未编辑完成的邮件,她的微信里还有来自男友和父母的未读消息。但结局就是她死了,她对于未来的一切憧憬,就在一瞬间灰飞烟灭。
5
记得去年,我当时租住的小区里,就有一位白领在睡梦中猝死。
除了法医,没有人知道他在什么时候死去,也没有人知道他死的时候经历了什么。他的桌子上还堆放着散乱的文件报表,他放在床边桌上的手机还在不断亮起,来自他生活圈工作圈中的、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都认为他还活着。
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人的死去,也许只是一件小小的事情而已。
▽
我们在新年的第一天谈论死亡,并不是给一年的开端增添噩运。恰恰相反,直面死亡,才能让我们的这一年不再与过往一样碌碌无为。
无论你如何的小心翼翼,无论你如何的健身、养生,你都无法预测到死亡的来临。死神只是一个淘气的小孩,你永远没法用理性的逻辑,去臆测死神的想法。
正是因为死亡的不可知,我们便恐惧死亡,而恐惧使得我们刻意逃避,逃避死亡使得我们生活的碌碌无为。
“反正我不知道我能活多久,可能很长呢?先混一天算一天吧!”
我们恐惧死亡,但我们又不愿谈论死亡。于是我们把关于死亡的负能量全部投射到工作、生活、为人处事之中。我们每天都压抑、不开心、烦躁、痛苦、不满足,我们想了好久都不知道到底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敢,不敢让自己停下来,我们不愿意停下来思考死亡,我们惧怕这一切。
然而,我们越是惧怕,越是痛苦;唯有直面死亡,才是理想的生活。
其实,我们都应该学习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以死亡为最终的目的去生活,将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生活。
什么是“向死而生”的生活方式?
抛去我们生活中那些不必要的一切情绪,不让我们的生命有一丝一毫的无效浪费,将时间看得比物质更重要,去尝试你一切没尝试过的事情。而且,一切都要尽快,你没得等,也许你的生命只剩一年,一个月,一天,或者一小时了。
如果2016年将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年,你将会如何度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