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乡村,留不下的城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上,作为后浪的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如何才能发现身边的资源、并创造性利用,从而找到自己在商业社会中的位置?
2022年我看《绿色星球》纪录片有感,不同生物的生存策略和个人的生存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大自然演化的规律和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也有共通之处,是我们学习思考的重要素材。
什么是生态思维?
大自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的海洋,大约4亿年前陆地才有生命。最早的人类起源于700万年前,中华文明起源于5000年前。在这个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存斗争中,有太多的智慧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我将这些生物的生存之道,总结为生态思维。生态思维的本质是以联系和变化的视角,来看待事物和它所处的环境中各种要素、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
我将生态思维归为“双生一化”模型。双生是指生态位、生物链,一化是指新变化。
生态位:看到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存要素是富余的,能够提供生存空间。
生物链:看到关系网中存在哪些利益相关方,进而选择合适的生存策略。
新变化: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应对,从而把握机会或度过危机。
生态思维,讲述的是每个物种如何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在关系网中趋利避害,不断适应新的变化,最终能够活下来、活得好和活得久。
一、发现生态位
生态思维的第一要义是发现生态位。看到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存要素是富余的,能够提供生存空间。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空上所占据的位置及生存要素总和。它具有以下特征:
1.生态位阈值:是指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存要素最小阈值。低于阈值则无法生存。
2.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资源利用种类越多生态位就越宽。
3.生态位重叠:是指多个物种竞争同样的生存要素(如空间、食物等)。由此造成物种间的竞争。
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图:来自百度百科不同的物种之间,由于存在生存竞争,实际中的生态位会分化,从而减少直接的竞争。此外,物种的生态位越宽,容错率和适应能力也越强。
理解生态位,最重要的就是抓住“生存要素”。对于动物来说最重要的生存要素包含:食物、阳光、水分、空气、巢穴等,只有生态中存在足够的生存要素,才能支持动物的生存和到来。
一个物种能够生存在某个生态系统,必然是因为生态系统中存在某些关键生存要素,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但是选择了一个生态位,在得到某些关键生存要素的时候,也意味着在这背后你必然要放弃些什么。
01案例:不请自来的动物
在30年前,一个巴西的农场主想把自己的农场恢复为以前的大西洋雨林。他们并不知道是否能实现,但他们想试试。于是他们开始清理外来物种水牛草,并采摘本地树木的种子育苗,然后退耕还林不断种树。在他们的努力下,十几年后这里变得郁郁葱,连曾经干涸的河流也回来了。
然而神奇的是,他们除了树木从未引进过任何动物,但是随着雨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都过来了。最开始回来的是蚱蜢、 鸟儿这些小动物;其次是松鼠、狐鼬、吼猴、食蚁兽等回来了;最后是鬃狼被它最喜欢的狼果树吸引回来了、美洲狮带着幼崽也回来了!
自然的韧性-自我恢复
《绿色星球》片段节选,推荐去B站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为什么这些野生动物会不请自来呢?这是因为随着雨林的恢复,出现越来越多的植物,这些植物为毛毛虫、白蚁等昆虫创造了生存条件。其次是这些植物的花儿为了传粉会产生花蜜、为了传播种子会产生果实,这些资源的供给和溢出,为鸟儿和其它动物的回归创造了“生态位”。
而随着松鼠、狐鼬、吼猴、食蚁兽等动物回归,为更高级捕食者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比如鬃狼和美洲狮。虽然鬃狼和美洲狮之间会有生态位重叠的问题,但是美洲狮的生态位宽度很大,包含但不限于松鼠,兔子,鱼,昆虫,甚至蚱蜢,蝙蝠,蛙,树懒,貘,野鸭等等。
二、看见生物链
生态思维的第二要义是看见生物链。看到关系网中存在哪些利益相关方,进而选择合适的生存策略。
生物链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互动关系链条,比如捕食、竞争、寄生、合作、共生等。食物链是生物链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它具有以下特征:
1.动态平衡:彼此的关系存在正反馈和负反馈,相互制约维持整个生态平衡。
2.能量流动: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同层级之间传递效率仅为10%~20%。
3.富集效应:毒素可以随着食物链逐层传递并累积,最终影响食物链顶端的物种。
仅仅看到生态位,看到丰富的生存要素是不够的。将生存要素转变为机会,你还需要看见生物链。比如泰迪熊圆柱掌-白喉林鼠-蛇,这就是一条最简单的食物链。
02案例:仙人掌-老鼠-蛇
在沙漠中生长着很多仙人掌,为了传粉和播种,它们产生了大量的果实。其中一种仙人掌叫做“泰迪熊圆柱掌”,它们浑身长满刺,这些刺像箭一样还有倒钩!哪怕是它的果实也长满了刺,狼看了都不敢吃。
白喉林鼠知道如何对付圆柱掌的果实,整个果实有一个少刺的地方,那就是果实和母体连接的附近,在那里没有刺。白喉林鼠的嘴比较小,它会咬着那里并拖动果实回家。然后从那里开始啃食,而外围的刺根本都无法伤害它。
然而要在这里生存下来,它还要躲避自己的天敌——蛇。它用带刺的果实在巢穴周边筑起围墙,并且啃食完果肉后用剩余的刺进一步加固防御。这些刺固然无法让蛇受伤,但是这些刺可以很好地阻碍蛇前进的路线,甚至引发声响,而白喉林鼠的大耳朵一听到动静,就会马上逃之夭夭。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万物相生相克,所有的优劣势都是相对的。
仙人掌-老鼠-蛇
《绿色星球》片段节选,推荐去B站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我们要注意的是,生物链除了食物链,还有竞争链、寄生链、合作链、共生链等。不同的生物链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错综复杂关系网,代表着各种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化的关系。为了能够长期地占据某个生态位而不被取代,不同的动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下也发展出了差异化的生存策略。
如果存在强敌:保命策略
如果资源有限:竞争策略
如果赢家通吃:战争策略
如果环境恶劣:重组策略
如果难以生存:依附策略
如果地位平常:合作策略
如果能力互补:共生策略
这7种不同的生存策略,我们之后会单独一一展开讲解。如果您想第一时间看到,记得关注本账号~
三、适应新变化
生态思维的第三要义是适应新变化。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应对,从而把握机会或度过危机。
新的变化可以分为确定性事件、概率性事件、黑天鹅事件。具体特征如下:
1.确定性事件:是指必然发生或不发生的事情。比如周期性变化,春夏秋冬昼夜交替。
2.概率性事件:是指有一定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比如天气预报、阴天雨天、台风等。
3.黑天鹅事件:指意料之外但影响巨大的事情。比如发生地震、火山爆发、山火等。
在大自然中,变化是永恒的。新变化带来新的风险,也带来新的机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世界并不是强者获胜,而是谁能更快适应新的环境变化才能生存。新的变化,才是后来者的真正机会,因为只有变化才能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我们没有必要去适应所有的变化,而是针对那些影响我们生存的新变化,做出合适的应对之策。
03案例:猴面包树的故事
在热带草原中,每年这里有6个月的时间经常下雨,雨水带来生机,变得郁郁葱葱。当雨季过去,它就变得像荒漠一样干旱。所以生在在这里的植物,必须要应对这种周期性变化,每年在干旱和潮湿中交替。
而猴面包树,它们早已适应了这样的周期性变化。这是一棵上千年的猴面包树,它赖以生存的能力之一,就是像海绵一样的树干,可以储存上千升水。而它伤痕累累的树干,揭示了它和大象之间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在雨季大象会吃猴面包树的果实,并通过粪便将种子散布各地;而在旱季的时候,大象会迁徙到有水源的地方。在迁移的途中,大象就靠猴面包树的木质纤维来解渴,造成猴面包树伤痕累累。
为了存活下来,猴面包树也发展出了惊人的自愈能力,每次被啃食后就会长出新的树皮。在几个世纪以来,它们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但因为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这些概率性变化和黑天鹅事件,导致旱季变长、降雨难以预测等等,造成猴面包树变得越来越难以自愈和适应。
就在过去的短短几十年,因为无法适应新的气候变化,非洲很多体型最大、活过上千年的猴面包树,就这样倒下了。
大象与猴面包树
《绿色星球》片段节选,推荐去B站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最能适应新变化的物种,才能活得更好。哪怕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猴面包树,稍有不慎就会被淘汰,实在令人嘘唏和可惜。
结语:生态思维入门
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商业社会,生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甚至是艰难的。如何找到自己在商业社会中舒适的位置,活得好一些,更不容易。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何才能顺势而为,值得每个人思考。
生态思维,是一个关于生存选择的策略思维。让我们以自然为师,观察和学习不同物种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在关系网中趋利避害、不断适应新的变化,最终能够活下来、活得好和活得久。
接下来我将用十三篇文章,系统的讲解生态思维,带你真正入门。关注本账号,跟着我一起来研究生态思维,升级我们生存的策略~
特别声明:本文的图片和视频素材来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版权方所有。如果侵权,可联系删除。此外,也推荐大家去B站观看完整版本《绿色星球》纪录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