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的习惯大概是从六七岁的时候开始的。
是一个正月十五,全家人一起出门去看花灯和烟火。出门前,爷爷塞给我们几个孩子每人一个夹子和一支笔,任务是把看到的花灯画下来。三个像写生一样对着花灯认真描画的孩子在看灯的人群中显得无比突兀。我从不擅长画画,但是却觉得,记录生活的这种做法,非常浪漫。第二年元宵节的时候,各个单位和商场大多把往年相同的花灯掸去灰尘重新摆放出来,很少见到新的样式。大家也逐渐放弃了这个习惯,我拿着画笔出了门。把爷爷的习惯继承了下来。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记录的意义在哪里,只是觉得感动。
后来,书写成为了与自己对话的途径。觉得自己不是很聪明,也不喜欢说话,就把每天害怕忘记的生活,静悄悄地记录下来。这么一写,就是十七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6957/f453fab1a0069aeb.jpg)
纸质的书写,总是带着生命的厚重感和仪式感。
我觉得,能够逐步书写和记录的人,都是把记忆看得很重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6957/7eac7a7f403284df.jpg)
记录给我带来了什么。
有很多人问我,是如何坚持,或者收获了什么。其实往往坚持时间最久的事情,都是不需要用到【坚持】这样励志的词汇的,同样不应该被【收获】这样功利的词汇所衡量它存在的意义。如果一定要说收获,书写有心灵的力量,很多时候回看曾经写下的东西,会发现很多愿望都实现了,大概有类似《秘密》中提到的愿景板的功效,心里的愿望,书写下来,会增强心境,从而在行为上有更强的体现。《月亮和六便士》里也有“灵魂的欲望,是命运的先知”。
此外,书写这样久的时间,另一个原因是,希望在年老的时候,午后可以坐在摇椅上,翻看年轻时候写下的东西,跟着回忆再走一遍,就像是重新又年轻了一把;又或者,可以拿给晚辈看,跟他们讲,你看,奶奶年轻的时候遇到过很多觉得完蛋了的时刻,或者熬不过去的瞬间,但是不都过去了吗,没有什么大不了,小家伙儿,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有没有动摇过。
今年过年回家的时候,爷爷跟我说,现在右手肌肉萎缩,拿笔都会颤抖,现在写不了书法,也写不了日记啦哈哈,说着,举起手给我看,是控制不住的微微颤抖。带我培养起书写习惯的老人,再也不能写字了。我突然难过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里埋怨为什么偏偏是右手,写作了几十年的爷爷,突然有一天无法继续书写,他该有多落寞和无助。
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动摇了。就像你一直追随着奔跑的跑者,突然停了下来,喘着气对你说,我跑不动啦。
但是跑者一定也会对你说,我跑不动啦,但是你要坚持跑下去,你要替我继续跑下去,你要带着后面的人,继续跑下去。
嗯,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