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出自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全诗内容如下: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赏析
开篇“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实写快哉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交代了新亭的创建及与亭主的密切关系。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几句,是记忆中在平山堂领略江南烟雨、孤鸿出没的情景,以虚托实,将平山堂与快哉亭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下片“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由静转动,描写江面风云变幻,白头翁在风浪中掀舞的场景,白头翁的形象实则是苏轼自身人格风貌的象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苏轼对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的观点进行批判,认为其未解自然之理。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是全词的主旨句,表达了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的人生哲理。
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在黄州。元丰六年三月,张怀民也贬官到黄州,二人因心境相同、气味相投而成为好友。
十一月,张怀民在其新居西南筑亭,以观览长江胜景,苏轼钦佩张怀民的气度,为其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并写下这首词赠给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