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之后,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中国出现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和陈独秀是其中两个突出的代表人物。
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第一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经过深入观察和思考,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1917年,受聘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迁至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919年6月11日,为了营救在五四运动中被捕的学生,陈独秀被反动当局逮捕。慑于全国舆论压力,北洋政府于9月16日释放了陈独秀,但陈独秀的行踪受到警察署的严密监视。为了帮助陈独秀避免遭到迫害,李大钊亲自护送陈独秀离开北京到天津后,由陈独秀奔赴上海。二人分手后,相继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月,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等人开会商议,决定建立共产党组织,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还起草了一个简单的党纲,在征求过李大钊的意见后,将党的名称定名为“共产党”。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取名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为书记。11月,上海共产党组织创办了秘密党刊《共产党》月刊,第一次在中国竖起了共产党的旗帜。
1920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取名为“共产党小组”,成员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1920年底,北京党组织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由李大钊任书记。
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筹备建党。上海、北京、湖南等地早期党组织,相互以“老西”相称(英语里共产党的简称为CP),在往来书信中,以“00000”代表“共产主义者”。经多方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党的组织共有七个地方单位,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了中共一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