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
【两会话题】鼓励农村本土人才“返流”,助力乡村振兴

【两会话题】鼓励农村本土人才“返流”,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土家霜妹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15:15 被阅读44次

鼓励农村本土人才“返流”,助力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离不开人力物力多方面的支持。其中,农村大学生的返乡发展意义重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让乡村本土人才“返流”,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重要使命。中国目前有八亿多农民,不少大学生都是农家子弟。相比城市出生的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可以说是全家人乃至全村人的骄傲和希望。他们毕业后选择留在城市工作,这无可厚非,但农村却缺少了发展的重要人才来源。可以说,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截断了农村发展的人才之流。

比起外来引进人才,农村大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各方面情况相对熟悉,又接受了高等教育,视野开阔,可以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人才库。他们主动回到农村,在国家的引导下,发展和建设自己的家乡,有独特的优势。加强农村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训练很重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引导和服务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号召他们返乡回农村,支援家乡建设。各方主体都应努力。

 微观层面,是大学生主动拥抱农村的意识和作为。未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回到家乡,做一些公益活动,如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给父老乡亲;也可以搜集乡土文化素材,做乡村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推动者。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审视自己的职业选择,主动考虑回农村发展,选择适合的行业,或者结合本土特色进行创业。以回乡工作的学长学姐为榜样,作为自己职业路径的指引。如大学毕业回到彭水发展旅游业的晏洲、在奉节发展脐橙产业的剑桥女博士彭阳等,他们的创新创业与奉献精神,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

 中观层面,是加强宣传媒体的引导。做好返乡大学生支援家乡建设的报道,充分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同时,媒体也要做好学生返乡就业信息需求的服务工作。

 宏观层面,国家做好人才培养和配套服务,增强人才回流的吸引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大学的人才供给作用。大学更好服务乡村振兴,需要合适的载体、有力的抓手。如政府和高校可以联合共建新农村建设学院,努力使之成为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新农村建设学院立足农村,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协同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瞄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精准发力,着力开展人才培养和各项服务。此外,也要做好农村大学生的工作保障相关事宜。

当然,城市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和发展,也是值得大力鼓励的。城乡大学生携手为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发展贡献力量,是青年人最美青春的写照。当青春遇上乡村振兴,迎难而上,把个人理想抱负和集体、祖国的发展连在一起,无疑就是站在了中国梦践行者的前列。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离不开青年人的热血和实干。

总体说来,农村培养的广大的优秀人才,应该反哺农村,成为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村大学生,走得进城市发展,也能回得来家乡。热爱家乡,守卫家乡,振兴乡村,需要实际行动。为把乡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园,实实在在贡献力量,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每个农村大学生都义不容辞。期待更多的本土人才返流乡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和祖国一起搏出精彩人生。

(黔江 宋雨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会话题】鼓励农村本土人才“返流”,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cs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