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 • 高楼 • 西楼

作者: 一凡叶一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15:26 被阅读15次

                                                                                     —— 一字之差看中国文字魅力

登高,是中国诗人心中永远解不开的一份文化情结;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记忆中最难尘封的情怀;是历经时间淘洗仍旧熠熠发光的一颗诗意之星。登高处留下了无数动人诗篇,也让后人在字字珠玑的迥异中体味到中国文字的魅力。

作为诗词界的仙侠,李白飘逸洒脱的作风注定了他要登高处留下浪漫洒脱之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危”不仅表现了楼之高,更表现出楼已高到了让人生出畏惧之感,自然让人理解作者生出“手可摘星辰”之语并非空穴来风。一“危”字不仅侧面写出了楼之高,更留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站在高楼上,一面是手可摘星仰望星空的浪漫,一面是高处不胜寒,独自承受高处压力的担心与忧虑。这是一种怎样的复杂之情!作者此时的人生之路又面临怎样的抉择!这样的疑问,这样的想象,皆源于一充满飘渺之感的“危”字而非写实的“高”,文字魅力可见一般。

同样的“危”字,却在柳永的诗中展现了不同的诗情画意。“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同一“危”字,却不再是侧重体现楼之高,高之危,而是侧重于渲染出独守空闺的少妇登上高楼的那份无助、孤独 。本是高楼,但一“危”字更体现出丈夫不在身边的无助、惶恐,再加上细细凉风的吹拂,更加深了那份深深的闺怨之感;加深了少妇风雨飘零之中的无助之感;加深了少妇渴望在高楼之上看见思念之人的期盼之情。

 中国文字,同而不同。

再说李白的另一首登高诗:“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此处如果用“危楼”则会让人觉得突兀做作:危楼暗示着比高楼更高,明月照射进来,定是充足的,而明月照进高楼,由于遮挡,必会产生朦胧斑驳之感,看见窗棂上、地板上那斑驳的影子,心中也必然会产生影影绰绰般淡淡的愁绪。

 中国古诗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用的词:“西楼”。“西楼”却暗示着不同的离愁别绪。“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此处“西楼”并不一定是高楼,不排除作者意在交代在其院中的位置,但 “西”字给人以遥远飘渺之感;给人以茫然之感;给人以悲凉之感。因为“西”字总让人想到“西天”这样的世界。本词中,“西”就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文字艺术中的悲凉之感;单薄之感;茫然之感。纵使没有危楼之上的战战兢兢,但这份亡国的悲凉,对未来的茫然,甚至遥望天边对故国的那份怀念与回忆都比“危楼”表达得更真挚;更贴切;更自然。西楼之上,是怎样一抹遥望的背影?这份愁绪的表达又和李白诗中“高楼”的运用有着异曲同工的精妙。

中国文字,不同而同。

那手可摘星,仰望星空的危楼;那明月入射,愁绪斑驳的高楼;那屹立西边凉薄朦胧的西楼,载着世人浪漫美丽的情缘,跨越千年诉说着中国文字巨大的魅力:同而不同,不同而同……


危楼·高楼·西楼


相关文章

  • 危楼 • 高楼 • 西楼

    —— 一字之差看中国文字魅力 登高,是中国诗人心中永远解不开的一份文化情结;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记忆中最难尘封的情怀...

  • 心路

    望高楼,望断危楼。 ...

  •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注释 ⑴宿:住,过夜。 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

  • 《无题》

    月照西楼烛影斜, 风摇柳曳舞娇姿。 独登危楼空怀恨, 犹记当年情浓时。

  • 苏幕遮.暮去

    相望时,旧时昏,独看空闺,隐入叶中云,月满西楼凭栏困,倦意未去,如此谈恍惚,沉思往事去,流苏影,危楼寻,惜此...

  • 2022-09-17高楼

    举动于城市之间,好观高楼,每逢而必仰望之。独对高楼,诵前人之咏述,念人身之渺小。思太白诗中之危楼,其高可至于如今?...

  • 花月访遍 处处阑干 总是危楼幽人独倚 瘦影斜,肠断切 风送细相思,难别 春愁秋怨都分付 金鼎篆香梧桐雨 江南西楼垂...

  • 《危楼》

    我自吟诗居危楼,一入红尘难回头; 白日登高望江流,黑夜把茶会故友。

  • 危楼

    蜜诗第一天出场子的时候,穿了双金线绿底绣鲤鱼图样的绣花鞋。 新近的权贵喜欢花样,有人便在原本楼子外另搭...

  • 危楼

    一个球从楼道里飞了出来,重重砸在地上,滚了几圈,停下了。“你别再来了!”接着,一个男孩被推了出来。门被狠狠的关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危楼 • 高楼 • 西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cs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