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刘桂林,《高效能训练营》第五期第六组组长。
如果你一要上台做演讲或者汇报,就开始浑身紧张,那么你得静下心来好好看看我的故事~
因为我会分享,我是如何从一个重度演讲恐惧症患者到今天演讲流畅的心路历程~
1.病人自述
开营之初,三爷就在群里问大家:“谁有演讲恐惧症”?
我第一个举手了,迫切的心情仿佛要破屏而出。嗯?你说谁都会紧张,你问我怎样算重度?
经三爷问诊和我这个病人自述,症状如下:
每逢站起来做公众演讲,在没有写逐字稿的情况下,大脑一片空白,嘴巴说话断片,脸部表情僵硬,全身到处麻木,心里只剩崩溃——除了紧张还是紧张,已然没有思考的空间了。
然而,公众演讲对于我这个渴望职场进阶的人,终是避不开的坑。
因为我要参加各种会议,其中包括周会汇报、年中述职、年终总结等等,虽然这些重要场合是领导专属,但我觉得这也绝对是我们基层员工的高光时刻。
这种集合了肢体语言、语气表情和语言表达的一对多沟通,其内容必然比书面文字更丰富,更易打动人心,却也更易走向索然无味的另一面。
To be or not to be,就在这关键时刻的表演里。
2.识破假药
其实,我从大学就开始意识到自己有公众演讲恐惧症了,从那时起到处寻找解药。
一位到学校讲课的新东方老师说,新手必须要写演讲稿,然后不断练习,直到完全背下了稿子,肯定就能讲好。
这个方法被我奉为宝典,使用多年。
但是,每次在台上背稿子,我都感觉自己是个机器人,没有感情的背稿,自己都觉得索然无味。
而且在开会时有时突然被领导叫起来发言,毫无准备之下我还是大脑一片空白,我依然无法出口成章~
所以,在这里奉劝各位,千万不要再写逐字演讲稿,这不是解药,这是慢性毒药。
3.找到真药
去年7月,我在知乎上听了三爷关于职场汇报的Live讲座。讲座内容干货满满,于是我赶紧关注“三爷PPT”公众号。
8月,公众号推出第五期高效能训练营,我果断报名,当时只是单纯地想通过提升逻辑认知,实现高效能,突破当前新工作领域瓶颈。
但是我万万没想到,折磨自己多年的公众演讲恐惧症,竟在这里,被点穴打通了。
现在回想起来,训练营贯穿始终的,不是停留于表面的“术”,所以在课程里,三爷没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而自己曾经攻克演讲恐惧症的方向,恰恰是执着于“术”,从没有全面、深入地去搞清演讲的底层逻辑。
你以为,你真的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其实你的货是杂货,因为它没有结构化构造;
你以为,你看过的每本书,都会像吃进去的饭一样融入血液,讲的时候自然取用?其实没有知识体系支撑的内容,只会像无数的公众号文章一样,以碎片化形式,让你的大脑过载疲劳。
而结构化思维和知识体系,才是构成公众演讲输出内容的地基和框架。
只有牢牢地搭建这个地基和框架,才能一通百通,才能随心构造任何场景的演说!
在训练营里,我拿到了三爷的结构化思维工具箱,有了这些工具,我就能在各种工作汇报或者即兴发言场合快速构思演讲框架~
查理.芒格也说过,“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将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形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4.治疗效果
在学完所有课程之后,刚好需要出差调研,会上又要发言。
这次,我不再是紧张地准备演讲稿,而是脑子里自然地冒出来这些问题:
我该以什么角色发言?
我该表达什么立场?
我该怎么讲,观众才能get我想说的和想做的?
我该照顾到哪些人?
我的一些观点,有可能会带来什么反应?
想清楚之后,很踏实地在纸上画了发言结构图。对,没有写逐字稿!
在画完结构图之后,我感觉信心满满、思路清晰,轮到我发言时我又想到了三爷所教的“演讲三个套路”:
1)赢在开场:在开场30秒内一定要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2)营造对话:不照读PPT,告别AI机器人说话模式,而是像聊天一样跟听众对话;
3)幽默调剂:准备一个包袱,让听众笑一次。
然后我不紧不慢地开始演讲,同事们全神贯注的眼神和热烈掌声让我感叹:被点穴打通的感觉实在太美妙了!
当然了,三爷还说,不要过于迷信秘籍!不要过于迷信秘籍!不要过于迷信秘籍!
因为,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刻意练习,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才是王道。
以上就是第五期优秀学员刘桂林对演讲恐惧症的自救历程,希望对你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