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杨澜《幸福力》7积极情绪:万物的诗意

读杨澜《幸福力》7积极情绪:万物的诗意

作者: 董瑞红百合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23-12-09 20:59 被阅读0次

第二章 积极情绪

不必远眺,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万物的诗意

有一位来自南方城市的年轻人,因为感情受挫,产生了厌世的念头。

在计划了结自己的生命之前,他最后的愿望是来草原看一看。

他在草原漫无目的地游走,辽阔的草原似乎接纳了他的一切。

终于有一天,他趴在草地上痛哭了一场,心头郁结的委屈被释放出来,放弃了自杀的想法。他说:“草原这么大,我的痛苦比不过它。”

在大自然里寻找人类精神危机的出路,不是个案。

美国作家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说:“人类的救赎寓于荒野。”他离开城市,在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独自居住了3年,体会自然的韵律和自给自足的生活,写下与自然、与心灵的对话。

法国电影导演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的纪录片《迁徙的鸟》(Le peuple migrateur)是享誉全球的经典纪录片。它以诗意的镜头、美妙的音乐和高雅的文字,带来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完美结合。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个对归来的承诺。虽然经历数千公里的旅程,面对重重挑战,也要不停地飞翔,这是生命的召唤。”

中国的历法是阴阳合历,不是单纯的阴历,也不是单纯的阳历,而是同时结合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共同制定的。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你小时候是不是也背过《二十四节气歌》?

要知道,古人安排二十四节气有四项原则,包含了季节、气温、降水、物候与农活。比如,“四立”“两至”“两分”,这都是和季节有关的。和气温有关的,是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寒、大寒。和降水有关的呢,是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和物候与农活有关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二十四节气的设置提醒我们,生活方式要顺应大自然的时序。而对生活在城市里的现代人来说,农耕和自然已经变得十分遥远,只要你愿意,一年四季都可以开空调,想吃什么季节的水果蔬菜都可以随时买到。我们的物质条件确实优越了许多,可是,对自然的感知力也被一点点地消磨掉了,我们与大自然失去了联结。

有一个现象,那就是过敏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实际上与我们接触无害的微生物的机会减少有关。小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多现成的玩具,玩泥巴就是孩子们的游戏。种花、拔草、做弹弓泥丸、挖“马几猴”(知了的幼虫)……身边还有不少宠物:鸡呀,鸭呀,小蛤蟆,大蝈蝈……

正是自然和宠物携带的无害微生物充当了人类免疫系统的陪练,帮助它变得更加强大。而现在的孩子们,与自然的接触减少了,环境太洁净了,很少有玩泥巴的机会了……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自然有自身的运行规律,水火无情,它不会为人的命运和感受着想,也不承担因果报应的责任,诸如为冤屈者六月飞雪或带给造孽者天雷轰顶的惩戒。

但大自然自有它的温柔。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了一种纵横天地的自由:“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他看到自然中众生平等,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一棵树的树干疙疙瘩瘩的,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不能用来造房子。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尺规取材的需要,没法来打造家具。它长在路边,木匠走过都不看它一眼,因为它没有用。庄子却说:“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之乡,广阔无边的原野,随意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下边睡觉呢?这样大树就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因为它看上去没有什么用处,所以也就不会有什么困苦。

庄子过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贫穷生活,却还可以逍遥快乐。因为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他的思想超脱了世俗,合乎天地化育的力量,所以不在意世人能不能理解他;同时,他也不轻视任何一样事物,不质问别人的是非,也不去评判,所以能与世俗相处。

《庄子·知北游》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叫东郭子的人请教庄子:道在哪里呢?庄子说:道无所不在。东郭子不满意这个答案,说:一定要说出个地方才可以。于是,庄子说:在蝼蚁中。东郭子很惊讶,说:为什么如此卑微呢?庄子接着说:在杂草中。东郭子更惊讶了:怎么就更加卑微了呢?庄子说:在瓦块中。东郭子说:怎么越说越卑微了?庄子说:在屎尿中。东郭子不出声了。庄子说:你的问题,就是没有触及实质。越是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清“道”的真实存在。这是庄子论道的精彩桥段。

万物皆有道,道超越万物又体现在万物当中,所谓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就是这个道理。

从哲学概念上来分辨,就是道既具有“内存性”,又具有“超越性”。道是看不见的,但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又是无所不在的,它存在于一切之中,它产生万物,而不离开万物,这就是道的内存性。

道还有超越性。庄子说,道是“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也就是说,我们从道中而来,又将回到道中。明白了这一点,其实就跨越了生死的界限。我们都有一种超越生死、超越有限的可能性。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大自然能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慰藉和启发。

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的,就是和谐与平衡,不执着于消灭某一股力量或因素,也不认为哪一方是绝对正确或错误。比如,阴和阳,并不是二元对立,而是彼此交融、调和,然后产生新的生命。

五行的观念也是基于同样的基础,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间隔相克,就更是源于日常生活的启发。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循环不止。古人正是用这五个概念来理解世界运行的方式,并且把“阴阳五行说”全息投射到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饮食、中医、风水,等等。

《黄帝内经》就把五行与五脏对应起来,木、火、土、金、水对应着肝、心、脾、肺、肾,还对应着五种特性,温、热、平、凉、寒。食材和药材,在中医那里,都是要配合使用,才能显出功效。

中国人形成“医药同源”的观念,我们吃进去的,无论是药还是饭,都将影响身体的运行,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中国人寻求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平衡的。这成为我们一套自洽的世界秩序与评价体系,安顿了中国人的内心。

优秀的设计师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应用于生活,营造自洽的环境。苏州园林便以曲径通幽的方式,将山水的灵秀与人文的璀璨融入一处。它的疏密有致宛若音乐的节拍,取景造物又蕴藏精妙的哲思,难怪乾隆帝欣然留下“真趣”的御笔。

当代建筑师们也得此真意,营造对心灵具有启发性的意境。建筑设计师姚仁喜先生设计了台湾的农禅寺水月道场,取镜花水月的意境。他采用了当代的建筑样式,让清水混凝土的主建筑,坐落在一方开阔清浅的水池边。在朝阳的墙体上,镂空刻着一部《金刚经》。

每天,从清晨到黄昏,太阳东升西降,阳光就把这部佛经映射在寺庙内部对应的墙面上。经文缓缓移动,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转动经筒。许多人在这样空灵的环境里只需安静地坐着,就可以体会天地的包容和生命的力量,从而多了一份生活下去的勇气。

开了一天的车,傍晚,在科尔沁草原的蒙古包里,我和蒙古族朋友载歌载舞。趁着微醺,我写下当时的感受:

“起伏的群山是大地的呼吸;

升腾的云朵是天空的呼吸;

长风吹起,是祖先的呼吸;

野花烂漫,是爱人的呼吸。

天地万物气息相通,

草原与我不可分离。

喜悦时你伴我同醉,

失落时你陪我哭泣。

远隔万里,你温暖我的夜晚;

时光千年,你点燃我的黎明。”

后来当地的朋友把它作为歌词请青年作曲家侯强先生进行谱曲,著名音乐人腾格尔演唱录制。因为写于科尔沁草原,取名为《科尔沁之恋》。

相关文章

  • 0503

    【今日悦读0503】 书目:《世界很大 幸好有你》 作者:杨澜 关键词:幸福力 ―“请问你幸福吗?” ―“我姓曾”...

  • 杨澜、陶虹两位女神走心分享

    [爱心]杨澜:《寻找幸福力》 (结构清晰,滴水不漏,缓缓道来) [爱心]1、提出观点(讲故事引出) 《幸福力可以主...

  • 做一个拥有幸福力的人

    读到一句话,瞬间击中了心扉:做一个拥有幸福力的人。 什么是幸福力? 杨澜在发起“寻找幸福力”的活动中这样定义: 我...

  • 杨澜的幸福力必修课,第7节。

  • 一问一世界 | 你的远见,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深度长文)

    昨天,我们一起读了杨澜的《世界真好,幸好有你》。在书里,杨澜用细腻的语言向我们分享了她关于谈话、婚姻和幸福力的理解...

  • 读 《幸福的方法》有感

    读《幸福的方法》分享 正文 财富只是帮助人们增加幸福感的一种工具,真正带来幸福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积极情绪、投入...

  • ❤你缺的不是物质,而是幸福力

    【谁能比我幸福】 如果你没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嫁给谁都不会幸福,娶了谁都会遗憾。 啥是幸福力 在杨澜的《世界很大幸好...

  • #新年觉醒Day2#《持续的幸福》:从幸福1

    幸福1.0理论 积极心理学探讨的是幸福的三个方面——积极情绪、投入和意义。 幸福1.0理论不足 将积极情绪作为“幸...

  • 读杨澜

    最近在读一本关于杨澜的书,瞬间路转粉,有许多个性上的闪光点令人敬佩。我向来是不大待见那些狂热追星的人,你...

  • 终身学习成就美好未来

    3月9日 杨澜老师;知性优雅,不愧是中国女性的榜样,讲了两个主题ㄍBig girl 的心与力》和ㄍ寻找幸福力》 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杨澜《幸福力》7积极情绪:万物的诗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dy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