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农作物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将过去,到此为止了。
处暑的民间习俗有祭祖、出游迎秋、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泼水习俗。
农业谚语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诗句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大风伴着大雨,将酷暑一扫空。天气瞬间就变得凉爽起来。窗纸上有空隙,嗤笑拿着扇子没有用了(所以拿着扇子扇风就有点多余了)。儿童在读秋风赋,令人回忆起醉翁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