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717212/1a8b58871e7b1d74.jpg)
初中学历史的时候一直觉得“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很玄幻。
为什么这样说呢?历史上说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将城上的烽火台点上狼烟,戏弄诸侯,让褒姒一笑,可是,诸侯国离天子国都是那么远,交通又不发达,怎么会很快就到了?其次是作为一个天子为什么会做这么逗比的事呢?
知道我偶然看到战国策,了解到周平王东迁,越看越疑惑,直到看到一位专家的分析,我才懂的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个道理。原来事情是周幽王想要将天子的位置传给褒姒的儿子。而周幽王的王后,申后,她是有儿子的,而且还是嫡长子,按照宗法制,他的儿子才有继承权。申后十分不满,将这件事情告诉她的父亲,他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申侯也感到事情不妙。于是想起兵除掉周幽王,拥立自己的外孙。
但是他知道,起兵造反是很严重的事情,不能马虎,不然后果是人头落地。为了增加实力,申侯找了最好的一个邻国,但是实力还是不够,于是找到犬戎的首领商量谋划造反的事,犬戎在周穆王时期被天子的军队打败。被迁移到国都的附近,于是是审国和犬戎就成了近邻,申侯和犬戎首领关系不错。各自分利益。准备起兵造反。
谁知道周幽王知道了,派遣国都的军队去攻打申侯,但是他不知道犬戎加入了造反的阵营中。导致全军溃败,急忙点燃烽火台,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国都城门破,周幽王被砍头。褒姒被犬戎掳走。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等等!有发现什么不对吗?为什么犬戎要杀死周幽王啊,没有道理,周幽王想对付的是申侯,所以我想杀死周幽王的是申侯,而非犬戎,所以才会成为周平王东迁的最大功臣,外公干的好嘛,不然天子就不是自己了。那问题来了,诸侯来救周幽王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因为历史上周平王东迁由众诸侯护驾。那为什么诸侯没有救到周幽王呢?因为距离远,到达时,天子已经死了,被叛军杀了,那为什么诸侯没有杀点犯上作乱的申侯呢?
一句话两个字~~利益,周平王让犬戎搜刮国都的财宝,赐秦伯原来关中的土地,提升中原大国的爵位。让晋国可以有权力攻占河西的土地。让郑国可以代行天子的执政权。各国都分到利益。可是褒姒的儿子也东迁,史称周携王,郑国不喜欢他,于是杀了他。
周平王一生都接受过各大诸侯国的朝拜,唯独没有鲁国的朝拜,这是为什么呢?鲁国作为最重视周礼的,为什么没有朝拜呢?是因为他们认为周平王为了天子的位置,杀君弑父,勾结蛮夷,毫无礼教可言。为鲁国所不耻。周平王东迁也标志着礼崩乐坏的开始,为什么?因为在这场叛乱中,作为天子的权威被弄得毫无价值,一个杀君弑父,勾结蛮夷的,毫无礼教的人成为天子,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叛军为伍。从上到下全无礼教可言,为了利益,将作为诸侯的责任全舍弃了。
他们这一批人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头,导致家臣弑君,代君的事情频频出现。三家分晋,田齐代姜齐等等。那申侯的结果又如何了?申国在不就被楚国攻打,无一个诸侯国救援,这个在西周事很难发生的,为什么,因为楚国不是周的诸侯国,是蛮夷国。虽然诸侯国之间时常有些小打小闹,当遇到蛮夷蛮夷入侵,那是出奇一致,就是报团打蛮夷。
那为什么申侯已经去求援,为什么没有人去就他?让他被楚国灭了也不为所动。因为诸侯都不耻申侯的作为,身为诸侯,勾结蛮夷杀死周幽王,没有作为一个臣子的礼教。谁也不想和他沾边,虽然从他手中拿到利益,但就是不耻他的作为。没有诸侯去救他也是正常的。毕竟他的名声已经不能再臭了。
再看看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诸侯不喜欢他,偶尔还有和他小打小闹,但到了召集大家攻打山戎等一些蛮夷。出奇的一致,甚至比齐兵还努力。可以看到,春秋时期对于蛮夷厌恶远大于诸侯国之间的间隙。而申侯被蛮夷所灭,诸侯国无动于衷可见他所做所为是在当时是多么严重。
申侯和那些诸侯为了不让自己丑陋的一面被后人所知,篡改历史,以为可以瞒天过海,但是逢过必留下痕迹。想通过“烽火戏诸侯,将自己的罪归到死人的身上。”
但是逃不过那些对于真相的求知者。
网友评论
周幽王,褒姒,周平王怎么个关系,一直觉得莫名其妙。
怎么被破个城,西周就黄了呢?肯定是人设坍塌啊。历史上中兴之主多了,可周平王不仅不兴,把手里的还丢光,就不能仅用他老爹烂搞能解释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