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作者: 西西827 | 来源:发表于2020-04-17 22:34 被阅读0次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无论是哲学家还是心理学家,都在自己的领域里研究什么是幸福。前段时间,听樊登读书,解读一本书叫《幸福的方法》。里面一句话,印象深刻。它说幸福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也读英国哲学家罗素关于幸福的论述,他认为幸福应该向外求,要有丰富的兴趣爱好。如果对自己过分关注,总是反省自己的罪行,缺点和愈行,还以为自己很公正,不过是可怜的怪人。渐渐地对自己的缺点漠不关心,把注意力集中在外部的事物中:世界的状态、知识的各个分支、喜爱的个人。罗素有他自己追求幸福的方法。对我们也有借鉴意义。罗素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数学,投入进去,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的探索,让他觉得生活美好。他还发现爱和同情心,也让人幸福。今天在微信读书偶尔看到叔本华关于幸福的论述。也觉得很有道理。

    叔本华认为人的命运的差别可以归结到这样三种不同的原因上:

        第一,人是什么,从广义上说,这就是指人格,它包括健康、力量、美、气质、道德品格、理智以及教养。

        第二,人有什么,即财产与各种所有物。

        第三,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幸福的来源主要在于人的内在素质,而不是向外求。一个人有什么,别人对他的评价如何都不如他内在拥有什么。人是什么?在于人的内在素质。这是人的情感,欲望和思想所引起内心满足的直接源泉。人最为高尚最丰富多彩的永恒的幸福是心灵的快乐。心灵的快乐主要取决于心灵的力量。我们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什么”,取决于我们的人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教育里提倡培养独立的人格,伟大的人格,其实这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幸福来说,人生中的主观因素要比客观因素重要得多。健康比其他幸福重要得多,所以有人说,宁做健康的乞丐,不做多病的国王。温文尔雅、活泼快乐的气质,完美强壮的体格,健全的理智,敏锐的洞察力,稳健而温和的意志以及良知,这些都是地位和财产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对个人来说,他的人格乃是当他孤独时与他形影相随的东西,乃是任何人也无法夺走或给予别人的东西,人格要比他所拥有的一切财富都更本质些,也比所有人对他的评价更实在些。因此“人是什么”比“人有什么”对于幸福显然要重要得多。追求名利,追求财富,这些外在之物,是不能带来长久快乐的。至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更不能带来幸福。叔本华认为人自身所固有的东西乃是幸福的契机。

          两位同样伟大的哲学家看似对幸福的看法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但是仔细思考思考,发现大师们有异曲同工之处。罗素认为的向外求,并不是叔本华所说的财富,名声。实质是发展自己的内在素质。包括对知识的渴求与专注,对别人的爱与同情心,这都是人格朝好的方向发展。就是叔本华所说的第一层次。罗素反对无病呻吟的指责自己,而不去发展自己,这对幸福无力,只会让自己更痛苦。抑郁患者就是过度关注自己,过度否定自己,对自己攻击。看过一种治疗抑郁的方法就是每天做一件好事,不要太关注自己。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爱别人,同情别人,就变得快乐了。而叔本华认为的幸福就是自己拥有的人格力量。包括道德品格,教养。这也是提倡心灵的美。他说,一个生性善良而且性格温和的人,即使贫困也会感到幸福。如若一个人生性贪婪,嫉贤妒能,心狠手辣,即令他是世上最富有的阔佬,也会痛苦不幸。大师们关于幸福只是阐述的角度不同。但关于幸福是什么本质是一样的。

          人到中年,现在对幸福的理解,和童年,少年,青年时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人经历了一些事,看过了一些书。对真正的幸福有了一个大致的蓝图。但自己认为离幸福有一段差距。别人经常会说,你有一个疼你的老公,有一对儿女,有一份稳定的职业。你是很幸福的。幸福绝对不是一种状态,幸福并不是因为别人的评价有所提升。幸福更多是自己的主观感受。自己有没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内心的安宁与平静,不嫉妒,不焦虑,不比较,有这样的心境才是最幸福的。对于生活要热爱,要创造生活,要有健康的生活情趣。要与父母有和谐的关系,与子女有好的亲子关系,与老公有好的夫妻关系。而要创造这些和谐美好的关系,都取决于自己的性格。而性格的形成,已经根深蒂固,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这只是观念上的接受,没有内化于行动。还需要不断的察觉,不断地改变。如果执念于自己的缺点,而不去改变,就像罗素所说的过分关注自己,会更痛苦。

        幸福是人人都想追求的,这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修行之路任重道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fp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