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所率团队在sz市某区成为房地产销售业界的热议话题。诸如什么“那才叫真正的操盘手、楼盘杀手”“一个楼盘胜过五六个楼盘的业绩总和”“其他地方没法混的人渣,只要进入ⅹⅹⅹ的阵营,转眼就成业界销售精英”等,只要混迹于当地房产销售人员之中,还真就随处可闻。
不知不觉中,一些多年失去联系(人口快速流动的正常现象)的三朋四友接二连三相聚一起,热情澎湃之余,最为热衷的话题,就是希望考虑无限复制高效团队。继之而来的是众多陌生电话,众口一词希望获得如何使自己的团队人才辈出的经验。
自己能够应酬的时间和精力毕竟十分有限,不如就自己这点不足挂齿的经验公之于众得了。看看sz市的报刊,能够刊发理论文章的,所选的都是专家以上级别的署名文章,自己的文章恐怕休想跻身其中。再说自己在原理层面尚在只能神会无法言传的尴尬境地,更别妄想从理论层面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只局限于刊发实际经验的报刊,文字限于两三千字以内,这蛮适合自己介绍团队建设经验。
想想自己建设团队的经验,第一是建设共识共赢、公平公正、亲如一家的人文环境;第二是建设促进彼此信息循环——无障碍交流沟通机制;第三是建设经验得失共享机制——拼凑各自点点滴滴经验为配套方案,立竿见影提升各自职能素质。随即,《人才开发三大步》成文,细数不足两千字。文章刊发后,先期只是咨询一些常见问题,都是轻而易举能够回答的。没多久,首先是最先实践的,硬生生表明希望复制“个个都是‘老子天下第一’和不踏平刀山火海不罢休的那种精气神”。
实在是出乎意料,如此简简单单的事,大家怎么就整不明白呢?仔细一想,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如果不能有效回答为什么只能这样而不能那样做的道理,任何机理都不可能深入各成员的潜意识,调动全员化主观积极性都将难以如愿以偿。鉴此,赶紧将类比、因果、程序推演和盘托出。
反馈回来的信息,仍然是难以回答一切的为什么。再行深入剖析,问题的症结在于,所推演的范畴还没有触及到智慧增减内在运行规律——就像尽管条条大道通罗马,但结合各自可支配资源和终极价值,实际最佳捷径对各自而言只能是唯一的。高度共识共赢,需要兼顾方方面面,让所有成员在潜意识中坚信,自己已经身在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的竞赛平台上,剩下的问题只需团结互助、不懈努力,将必然喜迎物质财富与知识财富双丰收。
再接下来,关于团队建设,普遍纠结在“整不出牛气冲天的那种精气神来”。 由于每个团队都面对各自不同的实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完全一样的方法,不外就是类比、因果、程序推演的涵盖面和精深度的不同。反正自己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方法就是这么得来的。更深层次的原理,感觉可以信手拈来,但却无论如何都说不清道不明。除了强调拓宽思路,将所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纳入推演范畴外,实在别无他法了。于是乎,一见陌生电话,一律先找身边人代接,凡事咨询有关团队建设事宜者,便予委拒。
行文至此,这里企图说明的是:万物演化由简到繁,时至今日的思维、智慧(含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万象,真的扑塑离迷,仅凭表象实在难以把握其内在运行本质。但是,如果我们穿越亿年,去看科学技术、神经演化等源头,真的一切太简单了。
值得一提的,诸如量子纠缠等前沿微观知识,有其复杂的一面更有其简单的一面。论复杂,源自于我们无法通过自身触视听嗅捕捉其来龙去脉。一方面先驱们不得不使用抽象概念进行描绘;另一方面,尚需系列尖端设施方可捕捉到其运行轨迹。这就使其在芸芸众生中增加无限神秘感。
论其简单的一面,从物质(包括生命、智慧)演化脉络层面来讲,万事万物皆有高度统一的共性规律(皆有内在信息与实物双重结构及其周而复始的双重循环路径),更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
通过共性规律,我们可以找出量子纠缠与神经信息循环等的可类比性,有助于我们捕捉其更多个性特征——也就是信息循环(信息分解与合成,即收码、解码、转移、交换、重组。这些,在无机化学中有满满的痕迹)。
智慧的增减,虽说同样缺乏高尖设施加以捕捉,但由于与我们朝夕不离左右,我们早已捕捉到其大量蛛丝马迹,只要我们由繁溯简——见识其最简单的原形——访问无机物的老家,我们就会发现其最简单的内在结构和运行规律。剩下的问题,就是除杂固本,善因得善果。
因此,粗枝大叶了解一些亿年物质演化常识,百利而无一害。同时,在本人看来,洞悉万物的共性规律与个性特征,其复杂性远远没有洞察长牌堂子、麻将堂子那么复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