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
1.课前三分钟:班干部组织,内容:讲故事、读书分享、诗词朗诵、新闻分享等,时间可根据班级需要增至5分钟。
2.朗读课文:包括大声朗读、默读、生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教师范读、教师教读等形式,时间不少于10分钟。朗读要有层次,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句子范读、教读;然后是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也就是有感情地朗读。每一次读都要检查反馈,适时指导,给足学生练习的时间,多展示,多鼓励。
3.自主感悟: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课后习题或本文重点设置大问题,并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通过圈点钩画、写批注等方式,留下思考的痕迹,时间不少于10分钟。
4.交流对话:包括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没有包袱地畅所欲言,并且在倾听的基础上,师生积极应对,即补充、纠错、拓展。在这里,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点,要求教师适时把握,什么时候教师要补充、拓展了,什么时候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了,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环节。整体时间不少于10分钟。
5.语言实践活动: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的写,包括生字词的书写和语言文字运用的写作(写话)。这些语言实践活动要穿插在以上的各个环节中,课堂上要给足学生思考、实践、展示,切不可以教师的讲解、范句(范文)代替。
教师要有大语文观,不能就课文教课文,而要联系单元训练要素、年段训练要求,做到詹前顾后,准确定位课文教学目标。另外,要引导学生课前、课后阅读相关的内容、思考、实践相关的内容,教材只是我们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其中的一个凭借,还要大量引用课外的资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