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了一鼻子灰后,包宇刚只得找亲朋好友四处筹钱,最后他筹到了20万资金。
他带着20万到了伦敦,买回来一艘已经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吨的旧货轮。
尽管这艘船破旧不堪,包玉刚却如获至宝,他请人将它重新油漆了一番,并取名为“金安” 号。 “金”代表财富,“安”则寓意行船人货平安。
当时香港航运大佬扎堆,小人物根本没有栖息之地。包玉刚的宁波同乡董浩云在南下香港之前,在大陆航运界就已经声名远播,他旗下更是拥有了数10艘货轮。
比包玉刚起步早的还有曹文景,赵从洐等人,只有一艘旧船的包玉刚跟这些前辈们相比,不光是黯然失色,甚至可以说是寒酸。
包玉刚之前在银行工作,从来就没有做过航运,有人打赌说:如果包玉刚能够在这个行业混出个名堂,他就在香港码头倒爬几个来回。
包玉刚没有理会这些人的嘲笑,他一心一意认真干着自己的事业。
当时人们都是短期租,每跑一个航程结算一次,不但收费高,而且运价随时可能提高。包玉刚就做长期出租,表面看起来虽然吃亏,但赢在收入很稳定。
而且他获得了银行信用担保,可以借债买船。有人就说他算什么船家,不过是做航运的银行家罢了。殊不知包玉刚的眼光已经看到了三年之后。
1956年,因为埃及战争,苏伊士运河被迫关闭,航运费用猛涨。包玉刚趁势扩张,站稳了脚跟。
航运是一个周期性特别明显的行业,大涨大跌牛短熊长,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大萧条就来了。
由于运价暴跌,那些搞短期出租的船主们每天都在赔本,只有包玉刚凭借着合约稳收租金,穿越熊市。
60年代,石油行业井喷式的增长,带动了航运复苏。包玉刚长期出租的方式,因为价格便宜,很快就切入到了被西方垄断的石油运输行业。
1969年,包玉刚第一艘20万吨及以上的巨型游轮下水,从此游轮运输在布局上便一发不可收拾。
1977年,包玉刚获得了“世界船王”首位,但在这个时候,包玉刚却嗅到了风暴的气息,他预感到了潜在的危机。
(资料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