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此段子中小伙子的行动,和很多自诩“勤奋”的人简直是一样一样的:加班加点,白天黑夜连轴转,见人就摆出一副“来吧,让我搞定你吧”的样子,常用“努力到无能为力,奋斗到感动自己”等鸡血(或鸡汤)激励自己,没有将努力聚焦在合适的范围内,没有明确的目标(像业绩目标、目标客户、行动目标等),没有技术含量、没有落到实处的行动、给自己理由和借口“假装努力”、搞形式主义喝寡淡鸡汤、将自己的“开不开心”置于业绩之上、养成了一些与解决问题或创造价值基本上没有关系的“坏”习惯......到 最后,既没有解决问题又不能创造价值——各位,您们也太看不起“努力”这事儿了吧?
还是那句话:当您的努力或勤奋只是“自诩”、“自我感动”之外、技术含量很低,只能延长加班时间或者不断重复低技术层面的无效行动(像什么每天打五十个电话,最少出去拜访三个客户啥的)的话,您是很难获得更优质的结果的。毕竟,我们的努力,是为了解决工作与生活的现实问题,更是为了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否则,要这“努力”有啥用?
悟空的铁棒,如果不能护送师傅去西天取经,不能一路降妖伏魔,要这铁棒有何用?(坏笑......)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才能有效提升“努力”的技术含量,既不要辜负“努力”这事儿,还能让它变成无坚不摧、降妖伏魔的“如意金箍棒”呢?
行动一、戴上那只名叫“自律”的“金箍”,时时默念“紧箍咒十二字真言”:专注、专注、专注,聚焦、聚焦、聚焦!高技术含量的努力是什么?是心无旁骛,是高度聚焦,是心流奔涌,是“做一事专一事,做一事成一事,做一事对一事”的集中突破!不管您在干啥事,如果过程中一会儿摸摸手机,一会儿刷刷抖音,一会儿看看微信,一会儿戴着耳机听听音乐......大哥,您真觉得这样三心二意的“努力”对于做出更优化的业绩有意义吗?还是,您对于自己的智商和能力的自信已经到了认定自己可以“一心两用、一心三用”的状态?
至尊宝只有戴上了“金箍”,愿意接受约束,才能获取无穷法力,抡得动棒子、伏得了魔王,我们想要让“努力”变成强大的“法力”,去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叔叔我的个人心得是:先戴上“自律”这只金箍,愿意从内心开始接受“约束”这件事情,将自己时间、精力、资源等等,更大程度地聚焦在该做的事情本身而不是随便分心,才是真正有效的“努力”;
行动二、圈定“努力”的边界,不能像撒胡椒面一样去随意投放有限的资源,而应该把大部分资源、把优势资源集中投放在更小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在工作的重点(价值点)上形成足够大的“努力压强”,从而可以快速突破困境。古人说的“伤其十指不俗断其一指”、伟人说的“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说的是类似的道理。虽然站在理想的角度,我们都希望能够在同一时间内,解决更多问题,但是,个人也好、组织也罢,能调度和使用的资源总是有限而又稀缺的,像撒胡椒面一样地到处乱投,只会过度稀释“努力”的密度和强度,无法快速突破、快速出成果,既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又有可能将解决问题或创造价值的周期拖得过长,信心慢慢被磨蚀了,资源慢慢被耗光了,甚至您有可能开始怀疑:我真的是笨吗?我的天赋和智商是不是有啥问题啊?坚持下去还有没有意义啊......
行动三、在有限的范围内,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方向就是您在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就是您在即将到来的一年内想要实现的结果。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古人又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前者意思是:光有美好的梦想是不够的,再远的路,只要脚踏实地马上迈开步子开始走,就不是遥不可及的距离;同时,一旦开始努力了,一定要坚持下去,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从很年轻的时候开始,作为过来人的我从不指望两件事情:
——从不指望天上掉馅饼,只有自己努力创造的,才是最靠谱的;
——从不指望抄近路走捷径,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抄过的近道走过的捷径,总有一天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堵漏洞、擦屁股。
所以,身为普通人家孩子的我,家里没矿也没有特殊资源支持,智商普通身高普通颜值普通学历普通连读过的大学也挺普通的,偏偏又不想接受命运的安排,更不想多年努力之后,只能得到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于是,一个人从内地的四线小城市跑到特区,去挑战未知的人生、未知的可能。二十多年的死打硬拼之后,终于获取了些许成绩。我的历练以及周围朋友、伙伴们的经验,都在明确无误地告诉自己:
1)、努力的范围、努力的“边界”一定要清晰,什么事情现阶段一定要干、硬着头皮也要干、苦干蛮干也要干;什么事情现阶段一定要断舍离、不要干不能干更不应该干,自己心里必须有本帐。那些多年忙碌、看上去很努力的家伙,很多人就是从一开始起,就没有清晰而明确的努力范围,“边界”意识不够墙裂,导致什么都想干,动辄分心分资源去干那些现阶段根本不应干不能干的事情,最后浪费了时间消耗了资源,看上去很努力却没有更好的成果产生;
2)、努力的方向、努力的目标一定要明确,不动摇、不跟风、没有试错没有阶段性成果产生之前绝不轻言放弃。遥想当年,当我下定决心放弃毕业分配、从银行里跑出来到特区打工时,我一心想进外资企业,坐办公室当白领。但是,到达特区之后,却因种种因由先下到车间生产线管生产。我可以辞职走人,但转念一想,还没有尝试、也没有挑战就这么放弃了,有点可惜啊。于是,静下心沉住气,一边学习一边积累工作经验。我的第一专业是数学,和生产管理八竿子打不着,但有关系吗?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只要努力,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努力学习,每天排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经过一年两年的积累,一定可以有所突破。
老天爷确实挺公平的,它没承诺我们只要努力就能变成大富翁、大老板,但“范围清晰、目标明确”,努力到一定程度,加持以时间累积,效果肯定不一样。一年多之后,我顺利地适应了工作的要求,成了公司生产课的基层管理骨干,并顺利地实现了第一个小目标:月薪过三千——时间是1995年!
您瞧,“努力”这事儿,好像没什么了不得的,但是,弄好了,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可以让自己挺了不得的,是吧?
行动四、固化“努力”的行为定势,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直到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是一万小时法则的疯狂迷恋者,在觉悟到自己的智商和条件,根本不是那种天纵英才聪明绝顶的料之后,我深信“刻意练习”、“一万小时法则”才能创造奇迹。在实践中,我发现确实如此,任何非专业选手出身、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若是对某项专业技能特别有兴趣,只要您愿意把与此项技能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巧进行有意识的训练,经过六千到八千小时(对,一万小时只是个概数,大多数情形下您不需要非耗上一万小时不可)的练习,此项技能相关的理论和技巧,就会变成您大脑里的“下意识反应”,变成您身体的“肌肉记忆”,您会在此技能领域里变成一个相当不错的专家!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您的努力重点,不在加班熬夜,不在四面出击,而是在您圈定的范围之内,以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为指引,将自己的“努力”输出为行为,再不断复盘、优化、执行,循环往复,咬牙坚持,慢慢地,您会养成几个很好的习惯,这些习惯会变成一种“刻意练习”,日积月累,到一定的时间之后,会变成您简直想忘都忘不了的专业“技能”,为您的努力加分,让您不知不觉获取更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有机会创造更高价值。
行动五、最后,请牢记“成绩在屋里,能量在门外”。要在某个细分领域里获得更好的成绩,就不能只把眼睛盯在“成绩”本身,您得把视野放宽,随时让自己可以从现实的桎梏中跳出去,以获取并提升那些可以帮助我们出更好成绩的“能量”。
比如,绘画是我从小就痴迷的业余爱好,就是画画。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些艺术圈的前辈。在和一位前辈沟通的时候,他语重心长地说:“绘画方法、笔墨技巧,其实读完美院的本科二年级,基本上全部已经学会了。接下来,你是变成艺术家,还是变成画匠,还是最后把自己画废了只能去干其他的事情,取决于绘画技巧之外的作为。”
我问他:“既然接下来在方法和技巧上再也没有太多东西可学,那到底还要做些啥才能变成艺术家而不是把自己给废了呢?”
前辈说:“接下来,你要阅读大量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歌赋、国学经典,这些东西不是马上可以拿来用的技巧,但是,能有效净化你内心的境界,提高你的趣味和格调;然后,你要学习一到两门其他艺术领域的技能,比如,吹尺八呀,弹古琴啊什么的,这些东西也不是马上可以拿来用的技巧,但是,会丰富你内心对于美的感知和沉淀,变成雕琢自己本业的“他山之石”;最后,你一定要定期远行,不要每天围着画案转,去到名山大川,去到老村古镇,开拓你的视野,升华你的阅历。阅读、他山之石、远行,这些东西看上去与画画无关,也不是马上可以拿来用的技巧,但是,会让你心中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万千丘壑,也让你的眼底有机会容纳气象万千!藉由它们,能获取提升自己绘画水准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帮助你拉开与匠气、油气、俗气的距离。”
我说:“所以,这就是常说的‘功夫总在诗外’,对吧?”
他点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任何事情,努力到一定程度之后,如果您发现自己陷入“瓶颈”,或者老是在原地踏步,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商和天赋,倒是要好好问问自己:“努力来努力去,由于总是跳不出去,是不是就此造成了自己的努力总是在原地踏步或在圈子里打转,或过度内卷或边际效用下降,最后搞成个越努力越无力的局面?”
经济学有“边际效用”一词,近两年网络有“内卷”一梗,说的是:当您刚开始做一份工作时,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很快看到成果;再过段时间,效果开始不明显的时候,除了继续努力,再延长一下加班时间,成果很快也能彰显;但是,当您努力到一定程度之后,您会发现,再加大努力的强度或是再延长工作的时间,对于最终的工作成果好像影响越来越小,甚至基本上没有影响——这大略可以解释为“边际效用递减”。更要命的是,其他人(包括您的职场竞争对手)也在努力,也在不断延长加班时间,为了让自己不至于被同龄人抛离,您只能拼了,他们努力,您更努力;他们加班三小时,您加班五小时——这就是典型的内卷啊!一旦大家卷起来不要命,最高兴的是谁呢?我没说是不是资本家,但最高兴的肯定不是“参卷”的大家伙儿。
怎么办?
还记得“功夫总在诗外”吧?您感觉到了“边际效用递减”,又不想莫名其妙地“过度内卷”,您就得想办法“跳出去”,让自己能:
——换条赛道:跳出本行业,获得新激情;
——换个东家:跳出本公司,获得新体验;
——换种方式:跳出舒适圈,获得新能量;
......
我不但在意识上认定“跳出去”,而且,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一直在践行这一点:当我发现自己有可能努力半辈子,只能得到一个一眼就能看穿的人生,我赶紧从“毕业分配”的单位跳出去,到广东的某特区打工;当我发现在外资工厂管生产,已经触碰到了“透明的天花板”,我赶紧跳出去,从零开始做业务做销售,让自己有机会打破“发展的天花板”,获得之前不可想象的收入空间;当我发现打工打了十几年,永远只能替老板做嫁衣,而自己却逐渐进入中年危机,于是赶紧跳出去,做自由人,为自己活;后来,发现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不足以操控大项目,于是,又赶紧跳出舒适圈,开始整公司、建团队,只为了打破“个人圈子”的小格局......跳来跳去,从一个坑到另一个坑,感觉自己也是满能折腾的。
那是不是每次都能折腾成功呢?那倒是不一定,我也失败过,且不止一次。但不管成功或失败,甚至面对个别近乎于“大倒退”的失败,我倒是从未怀疑过自己的智商和天赋,因为我顽固地认定:失败就是失败,没那么多理由和借口。又不是搞高科技研究、又不需要天才级的高深智慧,失败了,与天赋与智商哪有一毛钱关系啊?都是努力的方向、努力的方式、努力的方法出了问题好吧?
我要做的,是审视,是思考,是复盘,是总结,是优化,然后继续折腾。生而为人,我从不相信所谓命中注定,但是,努力地将折腾进行到底,就是我等普通人的宿命啊。折腾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不折腾,我们拿什么去和这个现实的世界扳手腕?又哪有机会在被社会痛打时,翻过身来把它压制住,顺便也痛打它几拳呢?个人的力量实在卑微,但只要够努力,至少咱们还有机会在某些时间点,和横亘在眼前的困难啊、挑战啊、不公啊啥的,有来有往地翻翻滚滚干上几个回合,至少还能打成个“占不到便宜但我也不吃亏”的平手局面呢?
所以,咱们还是得努力,但是,咱们不需要“感觉努力”或“自我麻醉式”的努力,也不需要盲目延长加班时间的、低质量低技术含量的努力,而是更聪明的、更具技术含量的、聚焦于解决问题和提升价值的“努力”,对吧?
以上,一家之言,我等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