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为我们的需求孩子的姑姑带着婆婆从老家来到上海,主要是帮我们带孩子。正逢五一,我们就想着带婆婆和小姑子一起出去转转,看看大上海的风情文化。
婆婆本不是喜欢到处游玩的个性,活了大半辈子,可以说几乎没有出过门,来上海也是史无前例第一次坐上了飞机。一般按照婆婆的性格无论说是带她去哪里玩,她全部的回答都是 :一边挥手一边说不去不去。
按照早想好的计策,我跟婆婆说:我们已经买好票了,如果你不去的话这个票可能就浪费了。婆婆生平最怕的就是浪费了,无奈之下只好跟我们一起出去了。
到达目的地,依照老公说的婆婆当时的心理:赶紧的玩,赶紧的回,俗话说就是快去快回。就是这种心态,对于她来说这种要求的出去玩,更像是完成一个任务。
不出所料,婆婆自己感觉差不多玩好了后,开始启动赶紧回家按钮,一刻都不愿意停留,催促我们别看了别玩了,赶紧走。
在婆婆的催促声中,我们一路上跟婆婆做心理工作:不要着急,出来玩要慢慢的走慢慢的逛,累了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我们要知道享受生活,而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婆婆听不进,她不管这些。
再一看还有很多地方都还没有玩到呢,何况现在才不到三点,我们是不太情愿这么早就回去了 。见我们无动于衷,婆婆开始接下来的行动。
这时只见婆婆拎起手中的东西,往相反的方向,大门口走去,对我们的喊叫声毫无响应,或许还带着点不舒服的情绪径直往前走,我们就这样僵持在那里。
看着婆婆的身影越走越远,小姑子一路小跑追上去把婆婆往回拉,婆婆大声说:你们都赶紧回去,别玩了,我是要回家了!走不走啊,快点啊……
我们站在原地不动。
小姑子一再劝说,终于把婆婆拉了回来,劝解说:前面就是一个孩子的游乐场,您就坐在这里休息,我们跟孩子去玩。
坐下后,老公和我也坐了下来,老公说:出来玩就不要想那么多,该玩的时候就好好的玩,该回家的时候我们肯定是会回家的。婆婆点头不说话,也不回应。大概生气了,不想理我们吧!
没玩一会儿,一看将近四点钟了,老公说:差不多回去吧!婆婆这时舒展了一口气:走哇,赶紧走!
后来我们也想通了,根据这次的事儿好好讨论了一下。本来老公也希望母亲能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一辈子生活中农村,出来也算涨涨见识,享受下儿女给她的这么好的条件,但是老人似乎不接受这种方式。
也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骨子里自带的金钱观:出来玩就要花钱,舍不得用儿女的钱。早去早回的目的也是尽量缩短时间少花钱,最好晚饭也能回家吃。
其实每次外出吃饭时候,无论问她吃什么,她一概挥手说:不吃不吃不吃……让我们少点一点,我们告诉她不贵,可是她还是接受不了,似乎在她看来,觉得在外面吃饭就是一种浪费。不花钱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
可能从吃苦的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大多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扎根于骨子里,固化思维很难改变,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自身的一种习惯。
而我们小辈想的是让他们去享受生活,但是实则可能给了他们“花钱”的心理负担,最后还是尽量让他们自己心里舒服为主。或许省钱会更容易成为他们的快乐源泉。总比一边花着钱一边责怪自己还要责怪他人来的舒服。
讨论的结果:我们带老人出来玩的是开心,如果带老人出来玩的不开心了那可能就得不偿失了,尽量尊重老人的想法。所以我们下次再出来玩的时候,如果婆婆愿意出来玩那肯定是最好的,如果她一定拒绝出来玩那就随她心意,不要太过于强求!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62297/b535a9243001917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