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大豆做的,要说豆腐,得先说说大豆。大豆为我国最早栽培,是我国古代先民所驯化的多种动植物之一,距今已有数千载历史,源远流长。考古发现的大豆实物,最早出现于春秋时的晋国,出土于山西侯马,我国是世界各国大豆的发源地。
在我国先秦时代,这种高蛋白食品的名称不叫豆,而叫菽。诗经: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毛泽东诗:喜看稻菽千重浪。菽这个词,在中国本土的现代语言中已很少使用。可是,远在地球另一边的西欧诸国,却至今准确保持着这个词当初在先秦时代从中国引进时的古汉语发音:SOY。
为什么叫菽呢?古希腊的斯多葛派哲学家们断言:早期人类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批词汇。这个菽,就是人类最先创造的世界上第一批词汇中的一个。菽这个词的语音,无疑来源于一种与此一事物具有密切相关性的自然界声音----大豆老熟干燥荚壳发生炸裂而把子实弹射至枯草丛中所发出的索索声。
秦以后,菽始称豆。豆者,兜也,兜盛食物之容器也。此种容器之器形如同人头,乃脱胎于古代战士的头兜----兜鍪。豆,其本初字音同兜,其做用为兜盛食物,其字音与字意的来源反映了古代诸多食器系从武器转化而来的历史,故其本初语意为兜盛食物之容器。“爼豆千秋”一词中的豆字,即为上述语意。
豆的本初语意为兜盛食物之容器。因菽的子实外形酷似兜盛食物之容器---豆,故豆的后起语意可指菽的子实。时代的发展,代表菽的子实之“豆”日益深入人类的日常生活,而代表容器之“豆”却淡出人类历史,渐渐无人所知。
我们的先人早就知道大豆富有营养,古书上就有“且(吃)豆令人重”的记栽。为了更利于食用,聪明的先人想出了把黄豆磨浆,煮熟食用的妙法,这就是豆浆,或者豆糊。有一天,人们不小心将卤水与豆糊混在一起,于是奇迹出现----豆糊凝固起来了----这就是豆腐。豆腐一词,其语音脱胎于豆糊,是从豆糊转音而来,其本初语意就是因加卤而凝固的豆糊。豆糊一词的语音就是豆腐一词的本初读音,在湘中新化一带,至今把豆腐读为豆糊。
豆腐的横空出世,为人类打开了一个巨大的食品种类宝库。嫩豆腐,家常煎豆腐,泥鳅钻豆腐,麻婆豆腐,客家酿豆腐,臭豆腐,霉豆腐,干豆腐。。。。。。。吃法林林总总,可谓五花八名。
孙中山早年学医,深谙国民身体健康与建立强盛国家的关系,而人体健康又有赖于丰富的营养和平衡的膳食结构。因此,在《建国大纲》这部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中,他非常重视饮食和食物,还特别提到了豆腐。他认为豆腐富有营养,为养生要物,强调大豆食品的作用。他说:“以黄豆代肉类,是中国人之发明。中国人、日本人用为主要食料,既历数千年。”又说“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他虽然没有指出肉料是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肉料容易引起动脉血管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实际上已指出了豆腐是“健康食品”,要优于肉料。
孙中山先生本人也特别喜欢吃豆腐菜。“四物豆腐汤”、“猪血豆腐汤”、“咸鱼炖豆腐”、“蟹黄车轮豆腐”都是他十分喜爱的菜肴。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时,何香凝常为他和廖仲恺等人做菜,其中总少不了豆腐。很多人受孙中山的影响,也爱上了豆腐菜。
古医书上有用人参、白芍、当归、川芎配制的“四物汤”,这是补血的方剂。孙中山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出发,发明用豆腐、黄豆芽、金针和黑木耳做成新型的“四物汤”,不仅具有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功效,而且也是佐餐的美食。
毛泽东喜吃臭豆腐。久别三十余年之后,他回到故乡湖南,在长沙,他光顾了以制做臭豆腐闻名的火宫殿。品尝过后,他啧啧咂嘴:火宫殿的臭豆腐,真不错。毛离开后,工作人员在火宫殿的墙壁上写下一条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标语: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实在好吃。
豆腐做多了一时吃不完怎么办?那就做成豆腐干。各地生活习惯不同,做出的豆腐干形形色色,风味不一。
我家乡湖南雪峰山一带,有一种神奇的豆腐干----猪血丸子。比之一般的豆腐干,雪峰山猪血丸子有诸多与众不同之处:
1,取材独特。一般的豆腐干,其材料就是豆腐。而雪峰山猪血丸子的材料有豆腐,五花肉,猪血。以五花肉,猪血做为豆腐干
的基材,在取材方面体现了雪峰山山民的视野开阔,思路灵活,大胆泼辣,显示了相当深厚的饮食文化创造力。
2,定位独特。一般的豆腐干,只能定位为素菜。而雪峰山猪血丸子可定位为晕菜。茫茫四海做豆腐干者无数,只有在敢于尝试的雪峰山山民手上,做为素菜的豆腐干才得以开晕。这开了晕的豆腐干,可谓天下无双,宇内称雄。
3,做法独特。一般的豆腐干,只是将滤水后已成型的豆腐块切片即可,只经一道切片成型工序。而雪峰山猪血丸子的制做,必需先将肉切碎,将豆腐块揉碎,将两者混匀,加入猪血再团拢成球状,通过烟火熏腊,脱水收缩,实现二次成型。
4,风味独特。一般的豆腐干,吃来吃去是个单调的豆腐味。而雪峰山猪血丸子,不是单调的肉味或豆腐味,而是猪血,猪肉,豆腐三者经充分混合,在雪峰山地区适合的高寒天气中通过当地独特的菌群缓慢适度发酵后形成的独特风味,味感丰富,深厚,回味无穷。特别是其中的肥猪肉,经过发酵后产生脂肪变性,不再有油腻感,反而非常可口。这是腊制,不是简单的熏黑。
5,口感独特。一般的豆腐干,口感生硬,死板。但是,雪峰山猪血丸子,却油润而不枯焦,筯道而不僵硬,弹牙而不剌口,耐人咀嚼。
6,外观独特。整体外形最象美式手榴弹,外面色泽乌黑发亮,很酷很威很震撼。一旦切开,却又是另一番光景----红里透白,白里透红,光彩亮丽,与众不同。这是雪峰山山民组建幸福家庭那一刻的传神写照:好象一个黑脸汉子紧紧拥着一位如花似玉的白嫩美女:白生生的女儿红通通的妆,黑漆漆的汉子抱你入洞房。
7,营养独特。猪血丸子采用的食材虽是普通、廉价,但营养价值的丰富程度和均衡程度相当完美。猪血丸子在营养上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添加材料的搭配,也就是为什么偏偏加入的是猪血和五花肉。其实,这里面有着深刻的营养学依据。例如,加入猪血除有上色及胶合作用之外,主要是考虑豆腐这类植物蛋白中铁元素的含量太低,掺入猪血可以极大提高铁元素含量,达到均衡营养之目的;加入五花肉除了改善口感之外主要的依据是五花肉中的瘦肉成分富含豆腐这种植物蛋白中缺乏的赖氨酸等动物蛋白成分,肥肉成分富含脂肪可以有效促进人们对豆腐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在没有现代营养学的古代,雪峰山劳动人民就凭借其灿烂的饮食文化,能够实施食材的科学搭配,做出可口又营养丰富均衡的特色食品猪血丸子。可以说,猪血丸子是雪峰山劳动人民讲究饮食健康、注重营养均衡的代表性、典范性食品。
8,文化独特。雪峰山猪血丸子外黑内红,外观丑怪却滋味独特,代表了梅山人的诚肯与实在。外形为圆砣,寓意团圆,完美,体现了当地人民对平安幸福的美好向往。中国古人在用圆规画圈时发现一条规律,画一整圈,就能回到起点,就象一个人外出之后,能够回到家中。古人对这两件事的相似性感到神奇,从而产生一种“圆归”崇拜,认为圆代表归来,也就代表平安,代表家庭幸福。中国人对过年很重视,正是“圆归”崇拜的延伸:年就是圆,是圆归之意在时间上的体现。年字字音脱胎于圆字,就是圆字的一个变音。从这一点来看,年字的金石桥发音比普通话发音更有道理。非常巧合的是,英文的年----YEAR,其发音竟然比普通话发音更接近金石桥土话。雪峰山猪血丸子,是世界上唯一一块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豆腐干。
雪峰山猪血丸子,确实最有特色,其他地方没有类似豆制食品可与之并列,堪称天下豆腐干之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