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珂倩_520
连续更文第69篇,加油!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1562/77460c69906847ee.jpg)
当这幅图片刷爆朋友圈的时候,当同事们在笑谈以何种方式被“消灭”时,我忽然之间想起了自己亲身经历或者听说的那些扶贫的事儿。
01
先说我经历的那次扶贫,话说那天,我们被一领导开车带着下乡做扶贫前期登记工作。
那天,我们八点钟从单位出发,开了一个小时的车程,到了我们单位对口扶贫的村口,由于几个村子相连,我们也分不清楚这个村子的大小,我们被迫打电话给村主任。
在这位中年村主任的带领下,我们顺利进入扶贫村子,这个村子和我生活的北方村子并无两样,朝南的堂屋,或低矮的房屋或二三层的楼房,或大或小的院子。
我们去的时候正值收麦子的季节,很多家的院子门口堆砌着麦秆,有的家门外的小菜园被各种蔬菜充盈着,让我仿佛有种回到家乡的感觉。
我们两两一组开始挨家挨户拜访,由于没有村里人员带领,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摸索。
第一家开门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丈夫因病去世,女儿出嫁,儿子外出打工,家里的农田全由她一人照顾。她老实忠厚,对于我们的问题有问必答,问及是否有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她犹豫再三没有说,她只说了句,有儿子呢,自己有地没有什么要求。还对我们的到访再三感谢,临走时还要给我们她刚剥好的毛豆粒,粗糙的布满老茧的手,让人看了有些心疼,同行的同事看着阿姨可怜,决定买阿姨的毛豆粒,还执意塞钱给了阿姨,阿姨再三表示,自己地里种的东西,不值钱也不要钱,同事再三推脱下她才同意收5块钱。
告别阿姨,我们敲开了第二家老乡的门,开门的也是一个阿姨,六十几岁,待我们说明来意,她热情的给我们搬凳子坐下说话。同事将阿姨家的基本情况登记后,她主动介绍自己,她当村妇联主任多年,老头在的时候,每个月三四千块钱的退休金足以维持生计,后来老头去世后,留下她一人。因为没有收入,她只能靠儿女们接济生活。谈及要求,她希望政府能看在她多年工作的份上,多少给她点生活费。同事认真填写好她的意愿后,我们起身告别。
第三家给我们开门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阿姨,说明来意,填写基本信息时,她拒绝将家庭基本信息告诉我们,其他更是排斥,我们只能尴尬告辞。
第四家是一位热情的大爷,他表达对我们挨家挨户摸排扶贫工作表示欢迎,其次他自豪地说他觉得自己家不符合扶贫要求,自己儿子打工挣钱可以维持家里开支。
正说着,他的儿媳妇带着三个孙儿们放学回家,儿媳三十出头,穿着朴实,说话间怀里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走了过来。
当我们简单介绍后,她对我们提出了建议,问我们是否可以减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如何将农村居住环境优化些。说完她等待我们的答复,我和同事只能记下来,她能有这样的意识让我很感慨。
告别他们,时间也差不多到了饭点,领导电话告知暂停走访行动,吃饭去。由于该村离镇上较远,我们只能驱车到镇上吃饭,一上午的走访工作就这样结束了。
02
不光我们有扶贫帮扶对象,我们单位的大领导也要进行扶贫对象走访。
与我们不同的是,领导走访的老乡都是已经纳入扶贫对象进行救助的。
此次进行走访旨在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今天要说的老乡,自己在家做小生意,儿子儿媳做农村帮办,(所谓帮办,就是农村红白喜事,请专门的人员烧菜做饭,以此收取相应费用的营生。)当领导承诺可以给他提供就业岗位,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时,老乡拒绝了。
经领导再三做工作,他依然拒绝了领导的好意,领导不再强求,回身告诉随行工作人员,撤销他的低保资格。
我从农村长大,经历了八十年代农村普遍贫穷的生活,也见证了自己家和同村老乡们的酸甜苦辣,对于贫穷我感觉一言难尽。
各家贫穷方式各有各的不同,对于五保贫困户、身惨、因病致穷的老乡,有着莫名同情,但是对于那些好吃懒做,腿脚健全的吃低保人员有种由衷的憎恨。(以上仅自己拙见,有不舒服着请绕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