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长教育焦虑解读一

家长教育焦虑解读一

作者: 启睿老爸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20:01 被阅读1次

每次春节回老家,我都会有一个常规任务,就是给亲戚朋友的孩子们做做心理工作,这些家长的基本诉求,无非就是让学习不错的孩子,继续努力学习,学习不好贪玩的孩子,转变态度认真努力学习。在此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些家长们的内心焦虑和不知所措。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愿,而且这个愿望是指向未来的积极面;然而,那些内心焦虑的家长同时表现出了一种基本情绪“恨铁不成钢”。好,那么我们本节课就重点来谈谈:望子成龙和恨铁不成钢两种心态的区别。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先跟大家介绍一个心理学效应,叫框架效应。该效应是指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比如同样是半杯水,一个人说“我只有半杯水了”,另一个人说“我还有半杯水”,这两人的情绪和关注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情绪是紧张的,因为他看到的是危机,后者的情绪是轻松的,因为他看到的是资源。那我们回到“望子成龙”和“恨铁不成钢”都是希望孩子发展的好,但两者引发的情绪和关注点也是不同的。在过去20年间,我们发现家长的基本社会心态普遍表现出从“望子成龙”向“恨铁不成钢”转移。过去,我们身边十之一二的孩子才能通过寒窗苦读,飞黄腾达,家长的集体心态是羡慕,即望子成龙,成不了龙也不至于焦虑,因为毕竟只有少数成了龙;现在呢,恰好相反,我们身边十之一二的孩子中途辍学,前途迷茫,家长的集体心态是恐慌,极度担心自己的孩子成了那十之一二,自然“恨铁不成钢”就主导了对孩子的态度。担心孩子不成长成了现在家长的普遍焦虑,这种焦虑又会引发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问题,而不是优势。

    在此我想跟各位家长说,不仅要关注孩子的问题,更要关注孩子自身的优点,同时要想办法把这种正面关注变成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孩子朝着良性的方向去发展。那,有些家长说,多提醒缺点,帮他补好缺点,剩下的就都是优点了,那我们为什么要去关注孩子身上的优点和能力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如果你把孩子当成是一个被动的作品,等待家长或学校去雕刻去塑造,那走向完美就是要尽可能的去克服缺点。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发展过程中主动性或者叫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一个长时间被提醒缺点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消极。相反,如果你对孩子好的行为关注的越多,那么他好的一面极有可能变成现实。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于雕刻。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雕刻过程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地去看孩子好的一面,而不能总是沉浸在孩子的问题当中。

    父母的积极关注发挥作用的年龄段是在12岁之前,因为越小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越高。如果在12岁之前父母总是习惯关注孩子的问题,总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12岁之后亲子关系就会发展得非常恶劣,孩子会形成非常强烈的一种自我否定的特点。自我否定的孩子就会表现出对父母的极度不满,各种顶撞父母。另一方面,他又深深的自责,感觉自己是一个完全无用,他会以这样的一种自我否定的方式来度过他的青春期,这将会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而如果父母在他12岁之前更加关注孩子的能力,或者是更加关注孩子的优点,那么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就会是另一种特点:他们孩子会非常积极地探索自我的兴趣,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虽然他也同样会有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会冲动、会有脾气,但是你会明显感觉到,这类孩子非常乐意去跟外界进行互动,以便确定自己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未来的理想是什么,他都会去做这方面积极的探索。

    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关系融洽,工作效率高的公司或者组织,员工之间积极对话和消极对话的比例往往超过3:1;幸福美满、关系融洽的夫妻之间积极对话与消极对话的比例是5:1.所以每次我外出讲座,当有家长问我孩子这问题,那问题怎么办的时候,我会先反问:你刚才对我讲了孩子5个问题,你告诉我孩子5个优点或者能力特征行吗,很多家长扳着手指数半天也数不满一只手。说明积极对话和消极对话的比例连1:1都达不到,更别说3:1或者5:1了。另外,有研究指出那些善于关注生活积极面的人,幸福感更高,焦虑感会更低。然而有个悲催的事实,自然进化机制决定了,焦虑或紧张等消极情绪有助于个体的生存,所以消极情绪或关注危机危险成了我们的本能,虽然我们走出了原始丛林,生命危险不会随时发生了,但大脑在基因的调控下,让消极情绪唤起的优先级远远大于积极情绪的唤起。所以关注孩子的问题或消极面是本能驱动,而关注孩子的能力与优势是后天养成的习惯。调整我们的关注点不仅有利于孩子的主动性发展,更有利于降低我们的教养焦虑。所以,今天我们课程的作业有两个,第一个3分钟内在白纸上写下孩子10个优点,能客观轻松写出10个的家长,你是幸福的家长,孩子是积极的孩子;能写出6个以上的家长,你基本过关;其余的家长,你一定很焦虑,孩子一定很受挫,你需要做第二个作业:每天练习发现孩子的3个闪光点,记住要有事实根据,不是空想的,如果能把你的发现分享给孩子,你一定能收获更多,此作业坚持21天,闪光点可以有重复。21天后汇总分类你写下的63点,你会发现皮格马利翁效应出现了。你会收获三点:1、积极关注的习惯;2、养育焦虑的下降;3、良好的亲子关系。

相关文章

  • 家长教育焦虑解读一

    每次春节回老家,我都会有一个常规任务,就是给亲戚朋友的孩子们做做心理工作,这些家长的基本诉求,无非就是让学习不错的...

  • 家长教育焦虑解读二

    上节课我们从个体层面论述了家长养育焦虑的起源和应对,今天我们从社会层面或者时代变迁的层面聊聊养育焦虑的缘起。这是一...

  • 在上海,有500万家长在装鸡娃!

    一、教育焦虑症 教育焦虑症,是父母家长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出现焦虑感,并达到中度焦虑的一种状态。这样的焦虑甚至蔓延到...

  • 和孩子一起小升初

    今年,姑娘将要小升初,我倍感焦虑。 持续的焦虑感,令我开始反思。一,焦虑的来源是因为家长的成长不够。只要家长对教育...

  • [教育]家长的焦虑

    文/山野月泉 幼小衔接,一年级入学,这两个时间的家长最焦虑!主旋律话题就是:孩子读书。 孩子读公办还是私立?是重点...

  • 2018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

    目录 内容节选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程度普遍较高,软实力培养受重视 1.68%家长感到教育焦虑,尤其在孩子幼儿阶段和小...

  • 一个妈妈的烦恼

    现在最焦虑的教育孩子的问题,如何做好孩子的教育,是家长和学校面临的共同挑战。相信每位家长都有十分焦虑的痛点问题,孩...

  • 教育,为什么会出现焦虑

    现在的教育,大家都在恐慌和焦虑的状态之中。 家长恐慌和焦虑学校教育不好孩子,学校恐慌和焦虑招不到生源,无生意可做。...

  • 培训机构套路深:教育买卖如何制造恐慌、虚假包装

    在教育被彻底商品化的教育培训市场,不要怪老师假装“名师”,不要怪家长急功近利。资本化的教育机构一面在家长焦虑的伤口...

  • 亲子时间管理(第2章)

    现在的社会很多家长海量资讯太多,导致自己焦虑。快餐式的教育误导很多家长,只学而不习,会越来越焦虑。焦虑的根源就是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长教育焦虑解读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up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