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我们从个体层面论述了家长养育焦虑的起源和应对,今天我们从社会层面或者时代变迁的层面聊聊养育焦虑的缘起。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好在我们解决了过去教育的很多问题,坏在我们又遇到了很多新的教育问题,好在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坏在关心则乱,家长焦虑,孩子焦虑,大家都一起因为教育而焦虑。为了说明时代是如何带给我们教育焦虑的,我们需要先简单回顾下过去几十年教育的变化。我的研究领域不是教育史,所以我的分析只是供各位家长参考,算是抛砖引玉。
五四运动时我国民众思想开化的重要分水岭,根据孙青之先生的《中国教育史》一书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五四之前,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核心教育内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著作是主要的教育用书。宋代大教育家()立誓一生只给儒家经典写注释,不敢自己写书,他认为儒家经典不是谁能随便超越的,在未能悟出新的致世道理前,不敢轻易下笔写书。这是何等的谦逊,对知识和文化传承是何等用心。因此,五四之前,我国的教育是传承远大于革新。
五四之后,西学渐进,过去滋养中华儿女的儒家文化被搁置和冷落,在新时代的教育内容中,只有星星点点了。从五四至今,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风云变幻的一个世纪中,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也在不断改革蜕变中,寻找新的定位和立足点。毫无疑问,这一个世纪是教育的革新远大于传承。易经说:“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任何一件事,一动就有好有坏。革新就是动,革新结果中,吉的成分有四分之一,坏的成分有四分之三,其中有两分是烦恼、险阻、焦虑等心境。所以在这个革新大于传承的100年,在教育问题上,整个社会的心态都是处于焦躁和彷徨之中。为了看清今日,预判未来,我们必须要与过去做些对照,所以我需要把各位家长拉到一个时间框架下去看看我们国家近现代教育发展状况。
民国期间、解放前后和文革时期,我们就跳过不说了,一是本人考究不够,二是距离有点远,我们就从80年代开始说。
40年前,我们国家大多数人居住在农村,如今,城镇化进程,已经让超过半数的农民走出了农村。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1988年,我国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其中规定了九年基础义务教育制度,随后基础教育人学率飞速上涨。接着,高中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满足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传统文理高中和职业高中获得了并重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高等教育也急剧扩张,学生人数从1988年的600万迅速增加到2009年的约3000万。在短短30年时间里,中国已基本扫除文盲,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得到普及。下面我立足家长的视角,分析近现代教育的三个时代,并描述出在此过程中家长职责的变迁。
第一个时代,是中等师范时代,1979年至1999是中等师范辉煌的二十年。全国有近千所中等师范院校为义务教育阶段输送教师,华东师范大学赵金波博士的博士论文用了200多页,近20万字的篇幅描绘了中师时代的教育历史,这是我们能查到的最为系统的近40年中国基础教育史资料了。它论文的题目是《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 。
这个时代的教育我这样来总结两点:第一点:1979-1999年是最优秀的学生考中师,最优秀的人才做教师的20年。我是8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一个孩子,我算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一员,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正是我初中的那些在农村一线的中师毕业生给我的,他们的骄傲和人格魅力为我后期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养分。现在,经常有国内外学者诟病中国教育,说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量,却在科技创新上太不足,比如拿诺贝尔奖的数量非常落后。我想说,以后再做这种评论,一定要去了解近几十年的教育史,再说话。因为他们不知道,80-90年代间,有多少初中毕业的优秀生去了中师,他们如果选择了学术型道路,今天一定也在科技创新领域叱咤风云,他们大多因为社会或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选择了中师道路,他们的青春是手拿教鞭,去为国家孱弱的基础教育挥洒汗水。在《平凡的世界》这部励志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有理想,有魅力的年轻人的缩影。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能够在拥有近10亿农民的国家用短短20年就完成,他们功不可没。相较于诺奖数量,我认为基础教育体系的建构更加重要。
这个时代的第二个特点跟我们家长有关:这个时代是典型的“家长负责养育,老师负责教育”的时代。当时中师的毕业生,真的都是学业优秀者,他们三年中师教育,在教师的基本素养上接受了非常直接的教育,书法、绘画、口才、板书等等,在教育的杯桶理论盛行时期,他们无疑符合了为人师表的画像,所以他们会受到家长、校长、教育部门领导的信任,这种信任让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让他们真的把教育当成人生理想,他们是积极、鲜活,用热情在教育学生。我考察国外一些教育发展不错的国家的做法看到一个共性的特点,那就是教师的自主性很高,他们无需面对各种被动的考评,这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积极建构新的教育方法,并发展新的教育思想。所以,我认为,中师毕业生的付出和努力,处理奠定了中国基础教育的根基,还带来了20年中国家长的轻松时代。这个时代,教师与家长的角色边界是清晰的,重叠度很低。
我要描绘的第二个时代,是影子教育时代(1999年至今)。“影子教育”作为一个教育概念,最早由史蒂文森(D.L.Stevens)和彼克(D.P.Becker)提出,是对当前课外辅导及补习现象的一种生动比喻[1]。具体是指,学生接受学校以外的辅导活动及课外培训,其受众大部分是中小学生。补习的内容多数也是和学校教学知识相关联,有旧学期的复习巩固班、新学期的预科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参与影子教育程度最高的是希腊和韩国,其学生补习率都在70%以上,学生补习率最低的国家为挪威,补习率仅为8.2%。除此之外,法国中学生的校外辅导率为29%,德国学生参与影子教育的比例为14.8%,英国和西班牙分别有27%和20%的学生参与了课外辅导,而我国是64.3%,目前看算是高的。我们国家的影子教育,是伴随高校扩招开始全面发展的,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段大学生家庭教师,即我们说的家教,辅导场景是在学生的家里,以个性化补习或者预习为主,这个事情家长找家教一般是私密行为,碍于面子,不太公开,所以,并没有在全社会家长的群体心态方面产生什么影响。第二阶段,家教中介公司出现了,家教作为服务产品,开始进入有合同的买卖,并且有了专门的经纪人。这时家教补习服务开始半公开化,起码,家长们不再觉得给孩子请家教丢人了,毕竟看到了大街小巷都立着家教中介的牌子,说明很多孩子都在补课。第三阶段,电影《中国合伙人》描述的新梦想学校开始井喷了,此时,补习和预习的内容开始系统化,补课教师不再是兼职为主,专职的补课老师开始登上了教育舞台。此时,课外补习已经完全公开化,而且不再是为了帮助孩子能跟上学校的课,而是变成了教育竞争的另一个比赛场。所有的家长都开始打听,开始关注课外辅导,开始忧心自己的孩子被不断补习的孩子超越,补习就等于提分开始深入人心,至此影子教育的力量让家长们沸腾焦虑,让公办校感受到了威胁,让教育政策制定者开始认真思考应对策略。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我国各地“影子教育”辅导机构已超过22 万个,市场规模正在快速膨胀。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6 年我国课外辅导教育规模超过8000 亿元,参加学生超过1.37 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达到700 万至850 万人。第四个阶段,更多的社会资本开始进入基础教育市场,具有快速复制扩张能力的K12在线教育在过去两年时间里玩儿的风生水起。这个时期家长的心态更加沸腾,因为在线教育的市场营销模式多采用流量裂变,在上个阶段家长是校外培训产品的购买决策者,此时他们变成了分享者,炫耀者,分销者,家长的卷入度是空前的,焦虑感也达到了顶峰。在线教育进一步将产品分成了基础班和强化班,前者给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补课,后者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加餐,影子教育的65%参与率就是这样完成的,剩下30%多没有参与的,要么家里超级有钱,已经去国外读K12了,要么是在贫困地区,没钱补课。
这个时代的特点总的来说是:家长开始不信任公立校里的教师,家长开始参与孩子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上个时代的养育。很多家长焦虑的点并不是担心孩子成不成材,而是担心自己作为家长没有跟上风,错过了时代的某趟车耽误了孩子的前程,至于孩子究竟该拥有个什么样的前程,很多家长都没有精力去分析和思考。上节课我说了,焦虑会让人关注消极,视野变窄,此时的家长正处于这种状态。此时家长开始承担了给自己的孩子做规划的角色,但实际上,这是按照影子教育推动的方向寻找某种安慰而已。焦虑往往就是来自于力不从心。
好,描绘完影子教育的积极进取和迅猛发展,我们再移动下镜头看看公立校的情况。一二线城市,公立校在“学生减负”任务的指导下,给各位家长制造的四点半难题,我在此就不分析不点评了。我在此想说说学情监控的问题,这个概念起初是指教师最自己教学过程的自我监控,用于优化课程。不管是录音还是录像,最后监控所得内容是教师自己分析使用。然而,如果现在你在大街上随便找个人问问,啥是学情监控,不管是听说还是猜测,很多人都会感觉这个学情监控是给家长看的。而且越来越多的学校真的这么干了,这么所的目标是美好的,叫家校共建计划。信息存储和传输能力的快速发展,将这个共建计划实现已经具备了可行性。然而,我个人总感觉这个行动背后的社会心态是家长的不信任和教师的不担责。从家长会到家长公开课,从监督课后作业到监督学习全过程,学情监控时代轰然而至,“家长管养育,老师管教育”时代彻底结束。教师与家长的角色边界重叠度是空前的。
好了,致此,我把过去和现如今家长的职责变迁说完了。那未来家长的职责会走向哪里呢?第一种可能是再回归到几十年前“家长管养育,教师管教育”的状态,如同芬兰基础教育的现状,教师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自主性,教师队伍人力资源充沛且优质,影子教育参与率很低,公立校解决95%以上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上学问题,但是,对于这种可能性我持保守态度,有两点原因:(1)国内的很多高等师范院校过去十年一直在努力向综合性大学靠拢,鼓励优秀人才去基础教育阶段当教师的氛围不是很浓;(2)影子教育的高歌猛进还会继续影响教育改革的进程,最根本的是对师资人才市场的扰动。那第二种可能性是什么呢?家长更深入地卷入教育,集养育和教育于一身,培养自身家庭教育的能力,利用亲子关系,在孩子人格和三观建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校园教育和影子教育作为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资源来看待,让家长在孩子教育上掌握更大的决策权。对于这种可能性,我持乐观态度,也是两点原因:(1)我们国家的文化基础是家文化,这种文化是处于集体潜意识层面,任何外在的社会变革,经济发展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撼动它,因此家庭对个人发展做出规划是非常符合家文化的集体心态;(2)家庭教育或者家长教育观念的升级是推动我们国家民主进程的重要途径,有亲子之间的民主才会产生具有民主意识新一代公民。所以,我比较看好未来以家长观念升级所引发的教育大未来。
好,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家长的职责变迁,并分析了教育焦虑的来源。大学时,我的一位老师跟我说,解决焦虑最好的办法是努力学习,长本事;今天我想说,解决家长教育焦虑最好的办法也是努力学习,那今天我留个各位家长的作业时,你说说你在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习了什么,未来还准备学习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