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主要讲了治国理政的几点注意事项,概括起来就是“三不”“四要”。
首先,说一说“三不”。
一是不追逐虚名(不尚贤,使民不争)。为政的人,不要太看重“贤明”的声誉。不管是不是实话,都不能让那些给你歌功颂德的人得到任何好处。如果说几句恭维话就能得到实在利益,人们都会争着给你说你高兴听的,给你看你喜欢看的。你连真实情况都很难掌握,怎么可能有良好的治理和声誉?
二是不谋取暴利(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为政的人,不论为公为私,都不要借助稀缺物资追逐额外利益,对那些必不可少的民生物资,更要通过行政手段加强供应并控制价格,让大多数人既有物可买也买得起,自然就不会去抢劫或偷盗了。长此以往,物资充足,社会稳定,国富民强还用愁吗?
三是不随意决策(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为政的人,一定不要拍脑袋决策。如果政策措施未经认真调查研究,未找到问题症结,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威信就会下降,执行就会走样,并进入恶性循环,还怎么可能维持长期有效的治理?
其次,说一说“四要”。
一要教导民众敬畏(虚其心)。为政的人,一定要把教化民众放在首要位置。当人类不把自然放在眼里,恣意妄为的时候,天灾就必然会来临;当个人不把他人放在眼里,蔑视规则的时候,人祸也就为期不远了。所以,一定要让民众敬畏自然,人类方可持续发展;要让个人尊重他人,社会才会安定和谐。
二要保障民众温饱(实其腹)。为政的人,首先要让民众有饭吃、有衣穿,有获得感。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个理想的群体,每个成员的获取都应大于付出。多出来的这部分,不是剥削或掠夺来的,而是良好治理得来的,是社会的增值效应。管理者的基本职能,就是让群体充分发挥社会增值效应。
三要抑制人的机谋(弱其智)。为政的人,还要严厉打击巧取豪夺行为。社会管理离不开规则,规则总有漏洞可钻。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千方百计钻制度空子、谋不当利益。管理者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把看似合法的行为还原为不法行为,并予以严厉制裁,尽可能让更多的人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四要坚定人的意志(强其骨)。为政的人,更要激发人的潜能和意志,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类探索世界和完善管理之路都永无止境,且充满荆棘与坎坷,唯有通过适当的奖惩手段,充分激发每个人的才能与斗志,减少并尽可能消除依赖思想,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资和精神需求。
只要做好以上几点,从成效角度看,民众就不会想方设法谋取不当利益,就能形成诚信实干的社会风气,那些“聪明”人也就不敢胡作非为了(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从施政角度看,不图名却会青史留名,不逐利却能国富民强,敬畏自然反而源远流长,尊重他人反受他人尊重,严格规则则会长治久安。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只要抓住要害,谋定而后动,就可能以看似不相关的施政行为,以相对较少的成本,实现较难达成的目标(为无为,则无不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