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洪范九畴
《尚书•洪范》载有夏禹治国理政的九条大法,称为洪范九畴。从这九个方面无疑可以深化理解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其基本内容如下: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初一曰五行。古人是以五行来通天下之变,即今天所谓的发展规律。我们今天新时代条件下的道路自信,就是这种规律的探索。
这是一个致中和的过程。中,就是“新中体”,春秋贵乎元,这便是现代化之元。其终局愿景则是和。和不仅是指结局,而且这个结局要好,要呈现出一个和谐的生态。毫无疑问,这个和谐的生态所指向的,是构建工业时代的礼乐文明,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礼乐社会。
如何才能致?致中和的“致”,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演化的过程。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显然是现代化社会的五行生态演化图。其中,经济建设(火)是根本,政治建设(金)是保证,文化建设(土)是灵魂,社会建设(木)是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水)是条件。
当然,这五方面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凸显五行生态演化的普遍意义,体现了以“中国之治”推动“世界之治”的治理思路。
次二曰敬用五事。古人所谓五事,是指“正己”之事。子曰“政者,正也”。己不正,何以正人?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全面从严治党,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所谓人心,即今天讲的民意。而道心,则是指人民的根本利益。民意易入于妄(看看蔡英文的台湾),故需常守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道心。
全面从严治党,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所谓讲政治,正己以正人也,皆修德责己之事。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党分内事。党没有私利,党的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洪范五事: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这五德之相,显然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行为修养、党性修养了。洪范又曰: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此即五用之果。就其具于自性者则谓之德,就其发于自性而措之天下、加之庶民者则谓之业,故谓之德业。古人尚贤,尤以德业为要。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讲的“好干部”标准。
全面从严治党,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要增强执政本领,同人民干在一起,以实现中国梦。此即存乎心之德而措天下之业也。这个德业,政是其迹,心是其本。后世言政事者,则每规规于制度文本之末,舍本而言迹,失孔子《书》教之旨也。
次三曰农用八政。农通浓,厚也,八者皆所以厚民生。全面从严治党是本,全面深化改革是施。本者,正德也。施者,厚生也。发展生产力是厚生,改善人民生活是正德。八政则皆利用之事,是策略是手段,以厚生,以正德。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举措,皆围绕厚生以正德,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落脚点。
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日宾,八曰师。制民之产谓之食,通其有无谓之货,报本追远谓之祀。孟子所谓使民养生送死无憾者也。此三者,养之次第也。司空奠居,司徒立教,司寇罚奸,其事统乎治教之全,而其制非上不立,故独以官言之。此三者,治之次第也。宾以敬让相亲,师以除残止乱,尚礼安居也。此二者,安之次第也。从养民、治民到安民,政事虽繁多,大致都可以归结到这八政之中。
首先,是养民。食货,即今天讲的经济;报本追远则系民生。故养民之道,在经济与民生二端。今天这个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始终充满创新活力、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核心战略目标。市场机制是“企业-家庭”这个乾元的发动机,故首要的是需要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实现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其次,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宏观调控有度有方,引导市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第三,是实施有为的产业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为关键的,则是慎终追远,安顿身心。食货为养民之先。所以得食货乃天地之德,故洪范次之以祀,使知其生之所自来,资以为养者之所从出也。“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曰:“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朱子云,凡祭,主于尽爱敬之诚而已。祭必华夏,华夏必祭。此乃民生福祉的根本所在。
其次,是治民。司空、司徒、司寇,这些职官在后来虽多有变化,但其治教之事义莫能外也。司空之任,量地制邑以居民。这当然不是说房地产,而是要“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所以这是一个所有制问题。要重新认识民营经济,所有企业皆民营,官营只是特定之补充耳。应该废除“国有企业”这个提法,只要境内注册的企业皆是国民企业,享受统一的普惠待遇,真正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并围绕企业出资人完善经营权及产权制度,国家、民间、外资,需要基于统计意义上的调控来制定节制资本的政策,切不可基于单个企业论所有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总之,司空之任,量地制邑是手段,居民是目的。
换句话说,所有制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要围绕科学发展,形成所有权的动态有序的变革,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新发展理念问题。从经济建设的单兵突破,到推进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需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王制》曰:“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然后兴学。”故次以司徒。子曰富之教之,司空富之,司徒教之也。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要之,教民于礼义,司徒之任也。《虞书》日:“慎徽五典,敬敷五教。”
教之不从而后有刑,故次以司寇。刑统于礼,即礼治也,法治则在其中矣。首要的是“齐之以礼”,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其次,是建设法治政府,完善制度典章,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司法的公平正义。第三,是立于春秋大义,夯实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要之,司寇之任,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明于礼治以弼礼义也。
再次,是安民。宾者,礼也。礼不济则师出。师者,众也。众所归往,非以力服之。此二者,尚德安民也。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要之,安民于礼义也。
总之,八政从养民、治民、安民一路下来,皆摄于德礼,本乎心之盛德。蔡九峰云:“家齐国治而天下平,心之推也。”
次四曰协用五纪。五纪者,时也。协用者,顺天应时也。故洪范以五纪律之。律天时者,法其自然之运,或曰顺势。
我们今天新时代的判断,就是协用五纪而顺天应时。这个时,表现在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国内方面,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国际方面,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社会正面临着从机械型工业化向生态型工业化的深度转型。迄今为止,机械型工业化遵循的是二八法则,惠及的只是全球20%的人口,而占全球80%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还只是在追赶的路上颠簸和徘徊。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通过积极促进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引领了向生态型工业化的深度转型。
审时以夺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需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施于民物之大者,莫要于八政;贯于岁时之序者,莫正于五纪。圣人治世,约之以五纪,以明其常;制礼设教,立法设刑,以达其用。全面深化改革皆厚生之政,需律于“新时代”这个五纪,方可天地和序,方可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次五曰建用皇极。皇是大君,极是至德,言建尧舜之事业也。今天所建者,民族复兴与现代化富强之大业也;能建者,中国共产党也。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便是立皇以建极也。
所谓极,天道之极至。此极四海同具,古今同理。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此极不能建而用之,故隐而不显。唯其能建而用之,斯为人中之最胜,可以处于君位,故名之曰皇。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这个皇便历史地落到了党的肩上。
所建极者,决战小康也。五行者,材也,五位一体之总体布局也。五纪者,时也,新时代也。八政者,正用之也,全面深化改革也。五事者,所以正之者也,全面从严治党也。
按其次第,首先是现代化道路,是五位一体的生态演化与总体布局。而这个事业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力量,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故需全面从严治党。己德既立,乃可以治人,治人之道在厚生,故需积极施政,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政策皆需要顺天应时,需要立足于新时代,立足于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立足于决战小康的战略目标。
这便是建极之主线,是乾知大始。建极还有一条辅线,六九成之,坤作成物是也。
次六曰乂用三德。乂者,治也。治民之道,不唯止于八政,还需要移风易俗,变化气质。也就是说,单纯发展经济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三德者,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正直乃心之本相,刚克乃果断发扬之意,柔克乃藏用含弘之意。治人之道无他,去其气质之偏,使复其性德之正而已。气质之变化与风俗之移易,皆在无形之中潜移默化,故需三德对治八政之用也。
也就是说,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现代化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次七曰明用稽疑。国之大事,在达聪明目,兼听并观。古人言“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一种协商民主。
要之,皆务使人无不达之情,物无不尽之理。故需稽疑以明五行演化之则。如果遇到重大疑难,需要“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今天谓之专家或智库)”,大家一致同意最好,多数人同意也是吉利的。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次八曰念用庶征。所谓庶征,就是指征兆。凡大事都会有个征兆,所谓察微知机。故需要防微杜渐,全面从严治党。
这是从整体视域来谈皇极,谈治天下之道。天下事纷繁复杂,难以穷举,故感于典型现象的征兆,能应验天下之治乱。如雨得其时而下则“风调雨顺”,若是天气反常则必然带来危险与不适。反映在人事也是如此。如圣人无微不察,如风无微不入,风和日丽,是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圣人治世,天下事即己事。朱子曰:“吾之心正,而天地之心亦正也。”故需念用庶征以对治五事得失。
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所谓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修德、善终五种德相,人皆向往之。所谓六极,即夭折、疾病、忧愁、贫穷、丑恶、懦弱六种劣相,人皆所恶之。民之福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实实在在的,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不渝的奋斗目标。
这是从具象维度来谈皇极,谈治天下之道了。圣人治世,视民之福极皆我所生。故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圣人本无过咎,而引天下之过咎归于己,故为至德。圣人用处深徽,大愿无尽,故知观民之旨,明福极之本,乃己心威向所为。今人好言以人为本,此方是以人为本之真义。洪范以此终篇,示同民之忧乐,显尽性之极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