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我看到很多地方的解释,感觉说的太过深奥,好像只有信佛的人才需要去了解,甚至有的文章说得神叨叨的,脱离了人的本性。对此,我有不一样的理解。
其实,佛是最大的“成功学”讲师,这六度其实是做成每一件事的必经之路。
布施:布是传播,施是给予。从广义上讲,这个世界上,你充当的角色不是销售者就是消费者。前者是给予,后者是接收并使用。不要只当消费者,多去当销售者。当你创造出一个有用的发明,又或者是发现一个真理,产生一个想法,你传播出去,你就是在布施。布施是有所创造,有所产出,有所贡献。
持戒:当你有所创造,你必须持续创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不能出成果。那么,你必须舍弃一些消磨时间的习惯。比如说,刷视频,上网冲浪,漫无目的聊八卦,任何无意识地上瘾行为。所谓持戒,其实是让你自律,专注于你的创造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忍辱:当你在做事的时候,肯定会有反对意见。当你听到反对意见的时候,能够坚持下来,忍受众人的非议,其实就是在忍辱。你必须知道,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的反对并不能代表你所做的事情是没价值的,错的。你必须坚持正在做的事。
精进:精,就是要提炼,进就是进步。精进就是每天进步一点。你有所产出,但产出的过程可能是混乱的,没有系统的。这个时候,你必须每天做总结,将做事过程中产生的方式方法记录下来,并且去探讨值得改进的地方,精益求精。
禅定:《坛经》云: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所谓相,就是表面的现象,观念。当你脱离了现象,就会触摸到本质。而你清楚了本质,心里就能笃定。结合前面四条,当你坚持不断地创造,并且总结之后,你就会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体系。形成思维体系之后,你就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当一件事情发生,你就会知道它的本质原因,知道了你就不会惊慌失措,内心就能笃定。反之,你对什么事都一无所知,任何问题都能困扰你,任何逆境都能把你击垮,任何人都能忽悠你,你的内心必定是无所适从的,不知定从何来?
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智,就是分辨的能力;慧,就是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有方向。智慧是最终的目的。因为你建立了自己的思维体系,你就有了辨别能力。有了辨别能力,就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之处,知道自己在环境中应该充当的角色,需要做些什么。
可见,这六度其实就是在讲做事的过程。生活就是修行,只要在做事,都是在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