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位小学同学,上学期间成绩优秀,喜欢画画,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当时,我们都认为他一定能考上大学,从事一份很好的工作,或者成为一个画家。
谁料,初中没读完,他辍学了。理由很简单,家里兄弟多,上不起。后来,跟着别人出去打工了。在那个通讯还不发达的年代,分开了就意味着再也不联系了。
就在上一次我回老家,从父母口中听说了他的消息。他生活很好,在城里一家保险公司上班,已经做到领导位置,还买了车,娶了媳妇,有个安稳的家。
这些,让我这个一路读完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感到汗颜。此前,我们分道扬镳,没想到,多年后我们又殊途同归,甚至他比我们更懂得活着的意义。
看来一个人未来成为什么样,真不是起点所决定的,而是跟一个人的内心、思维方式,以及他的行为息息相关。
读完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我更坚信了这一点。
01 遵从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意志成为想要成为的人。
米歇尔出生在芝加哥南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住在姑婆罗比家的二楼,但空间并不大。一开始米歇尔和哥哥挤在一间屋子里,后来大了实在不方便住一起,就隔成两个房间。
她的父亲身患疾病,因为怕花钱一直拖着不去医院治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上班,挣钱贴补家用。他的母亲为了照顾孩子,做了很长时间的全职太太。
经济上的窘迫可想而知。但这并不妨碍米歇尔遵从自己的内心,按自己的意志成为想要成为的人。
小时候跟着姑婆学习弹琴,别人都是一板一眼按照姑婆的步骤练习,只有米歇尔偏不墨守成规,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就练习下一个曲子。
虽然因为练琴跟姑婆闹得很不愉快,但姑婆也并没有真的生米歇尔的气,在演出的时候还是恰当地点拨了她。米歇尔也很争气地完成了一场完美的演出。
中学时考入极少有黑人接触的常青藤学校,白人同学笑话她,不跟她一起玩,这让米歇尔很不开心,感到被孤立,学习上也有压力。
后来她主动出击,勇于面对白人同学,抛开自卑,大大方方参与到他们中间,积极争取学业上的进步。这使她交到了很多朋友,并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申请华盛顿大学时也是一样,一开始被面试官告知不是那块料。但倔强的米歇尔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一面提高学习水平,一面积极奔走申请,终于收到录取通知书。
从青少年时期的几件小事可以看出,在成为“我”的这条道路上,米歇尔走得并不轻松,但始终乐观。不得不说,这一点跟她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她的父母从不过多干预学业外的事情,只是适当引导:你想要成为谁,想得到什么,就自己去争取。这也是我看自传第一部分时感触最深的一点。
米歇尔在自传里也提到,父亲教会她乐观和独立,母亲是她坚实的后盾,允许她遵从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意志成为想要成为的人,同时,又能时刻帮她把舵,不至于偏离航向。
02 “抱歉,亲爱的。我要为自己而活”
毕业后的米歇尔在律师事务所上班,已经做到了接待主管的位置。当时,年轻有为的奥巴马是前去实习的实习生,米歇尔负责接待,随着接触增多,彼此越来越了解,两人走到了一起。
认识奥巴马以后,米歇尔没有放松对成长的追求。她从律师事务所辞职,进入了具有管理性质的部门上班。就当时的社会现状而言,黑人进入管理部门,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这就是米歇尔,只要自己想做什么,就会全身心去做,从不惧怕做“第一个”。即使当了第一夫人,这个头衔让她没有了具体的工作,但很快又折腾出新花样来。
她在白宫里开辟菜园,这让她成为第一个在白宫开辟菜园子的总统夫人,其目的是帮助孩子们更健康地成长。她还邀请很多成青少年到白宫做客,分享成长故事,或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难题等等。
如果说这些都是工作上的事,但也是她想要做的事,还有你想不到的事,她统统也都做了。比如,偷偷溜出白宫去健身房,去购物,去约会、等等。
在她还未进入白宫的时候,就经常参加附近妈妈们的每周一聚。主要是为了体验自我存在的时光,除了家庭、工作、孩子,你还是你自己,你值得为自己而活。
等到白宫之后,米歇尔便组织了定期的闺蜜相聚,起名为“训练营”,提醒自己和这些已为人母的女性们,懂得在生活中寻找平衡,时不时可以放下那些所谓的头等大事,而一心一意关注自己。
并说非常愿意代表女性朋友们举起一面旗帜,以寻找理由和一种传统的力量,使他们能够转身对自己的孩子、配偶、同事说:“抱歉,亲爱的,我要为自己而活”。
03 “成为”是永不放弃要继续成长的想法。
米歇尔作为第一夫人,在白宫住了八年。这八年里,因为“第一夫人”这个头衔,让她成为了很多不可能。但是一切在2017年卸任时,所有属于第一夫人的光环就结束了。
但,这并没有让已经五十四岁的米歇尔感到彷徨,相反,她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期待。正如,她在文中所说的,她再也不用担心出去的时候有特工跟着,再也不用时刻关注别人对她衣品的评价,他的丈夫也不用再每天日理万机,她终于可以过回从前的生活了。
她穿着拖鞋,想吃什么,就自己做什么,想在哪里吃,就在哪里吃,吃完了可以休息,可以读书,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待在房间里,打开窗户,就可以闻到空气里的花香,而且不用担心要不要关窗户,只要喜欢,可以一直开着。
不是第一夫人了,她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去做,比如写这本自传。
在她心里,“成为”并不意味着到达某个位置或者达到某一特定目标,相反,她认为“成为”是一种前进的状态,一种进化的方式,一种不断朝着更完美的自我奋斗的途径,这条路没有终点。
她以自己为例。这样写道:
我成为一个母亲,但是在为孩子们付出的同时,我一样可以从她们身上学习到很多;我成为一名妻子,但是,对于如何去爱一个人,对于与另一个人携手生活,我仍在适应,有时也会遭遇挫折。
从一些标准来衡量,我已经成为一名拥有权力的女性,但仍然有很多时候,我感觉没有安全感,感觉自己被忽视。
因为,“成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实现。“成为”既需要耐心,也需要付出,二者同等重要。“成为”是永不放弃要继续成长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