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社会热点
仅向朋友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仅向朋友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作者: 郭栩鹏 | 来源:发表于2017-05-09 15:10 被阅读162次

    1

    前阵子,微信新增了一个功能,“仅向朋友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我开启了,一直很想拥有这个功能。

    毕竟如今对待朋友圈的心态早大不如前,从曾经的毫无保留再到步步为营,时间里所屯积下来的喜悦或哀愁,这些点滴都能构成一个较为私隐性的地方,或者一个轮廓。

    每逢添加一个新的微信好友,很自然会翻阅对方的朋友圈,借助八卦对方曾留下的片段,了解对方,若然真的从第一条看到最新一条,显然能做到彼此认识不久,却能看出对方一个“裸体”。

    但这是很奇怪的感觉,奇怪在于,每个人当初刚开启朋友圈,发的图文都是毫无保留、哗众取宠,目的是为了把自己塑造成性格棱角、标新立异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点赞、留言,继而获得满足感。

    所以对方八卦我的朋友圈,也许看到的是我一个“假裸体”,但是这“假裸体”往往会变成别人对我的第一人印象。

    譬如,对方翻阅我的朋友圈看到一条,关于晒证件的。

    TA会问,“欸?你曾经还学过武术啊,看不出啊?”

    我说:“那些证件都是假的,Ps的。”

    “我真以为你学过武术啊,想不到你这人那么虚假。”

    “……”

    熟悉我的人往往不会这样说,他们知晓我的本性,知晓那不是虚假,而是装逼,大不了说一句:PS学得真好。曾经我断定人与人的交流会是,“少跟别人提及一句,就能省掉解释一小时”,如今的交流早不如过往,即使你不说话,对方也能从你的朋友圈知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然这种知晓很片面,没感情基础,正是太过片面,往往变成他们所认为真实的你。

    2

    “仅向朋友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开启后,一方面把以往一些不舍得删除的“黑历史”正确地保存起来,另一方面有勇气加人。

    朋友圈的存在,就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分享在一个平台,前提是关注自己的人是朋友,根据百度解释:“朋友(友情)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及其持久的关系。”

    因工作需要,这一年新的微信好友倍数增长,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我的朋友,对他们屏蔽掉我过往的内容,更多是出于一份自我保护。

    譬如你也不希望新的老板翻阅自己的朋友圈理解自己,也不希望被上级理解过往的生活,很多人说老板才不会这样无聊,也不会这样公私不分,这里我想说的是“公私分明”是个好词,就像“世界和平”也是一个好词,不是不能做到,只是不容易做到。

    这种保护不单纯是个人,更多是出于对家人的保护,曾经经常晒娃,晒的次数多了,在虚荣感之下会缺乏一份安全感,别人总能通过零碎的资料熟悉你的娃,然而进行拐带。

    听上好像有点离谱,但这世界确实存在这类案例,之前在微博看过一个人对一名妈妈的微博做了严密的信息收集,再把该东西整理发布到网上,该母亲含泪要求删除。

    因为对方把她在哪里上班、经常带娃去哪里玩、连娃娃的名字也熟悉得一清二楚。晒娃多了,娃容易被拐带,这话并非虚话。

    我不敢说,“仅向朋友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能完全解决这类行为,至起码能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3

    “干嘛搞这些‘仅向朋友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不想展示索性关掉朋友圈不就行么,这样谁都看不到,自己也发不到,干净利索,还不那么矫情。”

    必然有人存在这类想法,首先我个人十分反感这类‘极端’的行为,好像处理所有问题都用了谈恋爱的准则,“要么在一起,要么一拍两散”,当然不排除有些人谈恋爱的准则是,“要么在一起,要么一拍三散”。

    事实上,生活里很多东西并非选择题或判断题,不是那类“要么朋友,要么敌人”,生活是有弹性的,就像谢娜也仅是删掉关于张杰的微博信息,也没跟张杰表明离婚(备注:2017年,5月1号前暂时没有)。

    在此再延伸一个问题,最近确实很流行那类,“我关掉朋友圈XX天获得了什么?”

    这类文章都提及在关闭朋友圈后生活拥有更多的时间,注意力也更加集中,我个人认为这类文章价值不大,原因是忙碌的人不会经常发朋友圈,闲的人必然会闲得蛋疼。重点是这类文章的结尾大部分还是重新开启朋友圈……我朋友圈上也有一位微信好友尝试过关闭朋友圈,起初言说获得一系列的心得,结果如今TA发的朋友圈,比以往发得更多,我猜该是憋久也憋坏了……

    毕竟不是方法正确就适合所有人,用过于激进的方法改掉一个习性,往往得到的是更加剧烈的反弹。

    如今很多人干一件事或学习一个技能,非得需要一个明确的时间量词才学习,譬如参与那类“二十一天学习英语”或“二十一天学习绘画”,大多数人最后能获得只是“二十一天后我想放弃该兴趣”。

    这类学习属于很浅层的学习,其次最初吸引了你学习,不是这技能,而是“二十一天”这个时间量词驱使内心的浮躁,真的到了二十一天才发现一切事与愿违,甚至因爱成恨,这个时代,很多人已厌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锱珠必较的不再是学习层面,而是认为获得一项技能靠的是自然时间的推移,等到了那天一切就迎刃而解。

    我们要弄清楚,随着时间推移的成长,只是身体的成长,而非知识的增长。

    4

    “仅向朋友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就我而言也是新的开始,以往不允部分人看我的朋友圈,如今逐渐撤掉。

    之所以不全面开放,更多是不想陌生人知道自己是名写字的人,也不想新认识的好朋友知道我是一名写字者,总觉得别人把我看作一名写字者,自己亮了底牌,别人能从我的文章里窥探我的种种,最后我对别人还是一无所知。

    我情愿对待见过面的人,互相保持一无所知。

    其次我知道有些人总期望我能对待一件事输出有意义的观点,只可惜我仍是个普通人,没太多不寻常的经历,也不擅长写心灵鸡汤,不擅长告诉别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擅长的是把一份“自我”通过黑白的文字呈现。

    这事若然未能得到更多的更大的认同,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的私事,不太张扬跟一些人铺开而说,包括现在几名跟我很要好的哥们,认识了三年压根不知道我会写作。

    “仅向朋友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意义在于每过了三天便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些开始因为别人看不见以往的痕迹,它们都是崭新,没有太多的承上启下,更重要它们远没以往那样哗众取宠,掏心掏肺。随着人数的增加,每个人已经不能一如昔日自在地发送一条朋友圈,比起所谓的点赞及评论,在一个平台上疯狂够了,分享够了,沉默会成为能可控的保护自己的羽翼。

    这个社会早已经有不同的声音,但是也有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沉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仅向朋友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zb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