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绝大多少答案是两个极端化的。
1. 买保险就是选择大品牌大公司,这样会更安心。
2. 保险买的不是品牌而是条款,应该追求的是用同样的钱获得更多更高的保障,品牌只会带来更多的溢价。
而这两种说法有代表了保险行业中两个似乎会永远“对抗”的群体:
1.保险公司直接招募的保险代理人。
2. 保险中介机构,特别是经纪公司的保险经纪人
似乎在各种场合中,两个群体都在极力的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有任何一个人跟你表达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极其的不具有客观性和可参考性。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屁股决定脑袋。
大家有没有发现,X邦、X安、X平、X平洋等成立时间长、在市场份额占比相对较高的公司一旦出了新的产品,总会被一群保险中介人士,特别是保险经纪人口诛笔伐。而同样的后起之秀,一度将保费规模提升至行业前三的X夏却似乎面对的是风平浪静。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其实理由很简单,很多人“怼”的,都是自己卖不了的公司的产品。而对自己可以销售的产品却大加褒美。所谓的客观专业其实还是建立在相对的“利己”原则之下。更不用提最近如雨后春笋冒出来的各种互联网保险平台,什么XX保,XX医院之流,打着为消费者着想不卖保险的口号,背后做着千万保费平台的规模,赚得彭满钵满。而前面所提到的X夏,因为它有中介渠道,所以绝大部分中介公司是能做他们的产品的,所以,我干嘛要“怼”我自己,难道它就那么完美?未必吧……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保险代理人,因为我做不了,所以它是我的对手,我就要把它干掉。
而这样的“战争”受到牵连的永远是消费者,消费者毕竟不是行业人士,信息的更新和获取相对稀少与滞后;而保险从业者真正的价值,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了这样的信息,所以才能够获得收入,这是佣金收入的本质所在;而又由于大家都存在“利己”的思考,所传播的信息就会有选择性与偏向性,那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在产品选择上其实并没有那么高深,我从两张图可以为大家分享想我自己的想法。

上面这张图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保险选择之不可能三角》
任何产品的因素无非就是这三个方面:品牌、产品条款、性价比。
那么我们首先去看这三者分别代表的是什么:
1.服务体验的区别和身份的象征;品牌满足我们的无非就是,购买/理赔体验、服务效率,以及是否有面子、更安心之类的感性需求。为什么会有人买保险一定要买有一定名气有一定品牌的,根源上讲是认为选择这些公司自己会更加安心。这个是消费者感性需求,也是中介人士们最容易忽视或者说不会去在意的需求,消费者愿意为了这个付出更多的成本,其实并无可厚非;我相信不会有人去“怼”那些选择头等舱出行的人浪费钱吧。
2. 产品条款:这个非常简单,保险责任越丰富、免赔范围越小,获得理赔的概率就越大;买保险的本质就是期望在将来万一出险能够获得理赔,让家庭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从而使得家庭能够继续稳定的运营下去。就好像我们前面讲到的坐飞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快速到达我们的目的地,这是我们买保险的最根源的需求。
3. 性价比:我这里的性价比指的就是价格,很多专业人士肯定会说,性价比不仅仅是代表的价格;但是客观情况就是一说到性价比,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消费者都会把“性”给去掉,不信?你们看看那些经常背“怼”的公司,其实他们最大的“原罪”无非就是贵吗?所以为了方面理解,我们就这么叫吧。性价比的作用就是是否能用同样的预算获得更高的保额或者更多的保险责任、更少的免赔条款。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都希望能够有保险产品可以在三个区间都能够做到极致,那么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你觉得这样的东西会存在吗?如果你是保险公司的老板,你是否会设计生产这样的产品?
将心比心好伐?
如图所示:
1. 过分在意品牌,势必会导致产品责任和性价比的降低;
2.若过分在意产品责任,你就不能选择更好的品牌或者更好性价比的产品;
3. 如果过分在意性价比,那么品牌肯定就不会是那么好的,而且产品责任相对而言就会受到“阉割”
作为从业者,特别是中介从业者,我们应该给委托人如何建议?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我们把图形换成三叶草图去看看。
忽略任何一个区间,都会使我们得不到另外一个区间的好处;
缺了保险责任,出了事赔不了,保险都是骗人的……
缺少了性价比,出事赔的少,花了100万赔了10万,要它何用?
少了品牌,当你体会过什么叫一个标注理赔赔30天,客服各种打不通,案子推来推去,态度恶劣,能拖就拖,你就明白了……
从理论上讲,最好的做法是不走极端,而是在三者之间取得一个均衡;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产品,或者说这样制定出来的保险方案才会是更加全面和有效,并且在整体的服务体验上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当然可以完全忽视掉上面所有我讲的观点,成年人需要的不是教育,我们只需要知道当做出了选择会有什么最坏的结果出现,并且愿意去承担这个结果,那么我觉得也是未尝不可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