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教(Brahmanism),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也是现在的印度国教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以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崇拜三大主神而得名。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远超拥有3亿信徒的佛教。
公元8、9世纪,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义,结合印度民间的信仰,经商羯罗改革,逐渐发展成为印度教。印度教与婆罗门教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教义基本相同,都信奉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主张善恶有报,人生轮回,轮回的形态取决于现世的行为,只有达到“梵我同一”方可获得解脱,修成正果。因此,印度教也称为“新婆罗门教”,前期婆罗门教则称为“古婆罗门教”。















Homa(火供)是梵文,指将供品投入火中的的“供奉仪式”,它也被称为Homam / havan。火供是印度教中是重要的宗教活动,是所有信仰和种姓中大部分仪式的一部分。
在火供期间,为了激发各种积极能量,产生良好感觉,要连续进行各种仪式。其中一些仪式是常见的,必须在任何火仪式之前进行。在执行这些仪式后,将进行主要的火供,其中仪式根据你召唤的神祗而有所不同。
为什么火供?
火供是源自“吠陀科学”的一种古老的圣礼形式,火供可以帮助你交好运,拥有良好的关系,找到合作伙伴,生育后代,它甚至能消除恶业,化解星座的消极面等等。
火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奉献者与神圣的灵性连接,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连接是通过一个外部物体来实现的:自然的某个方面、一个神像、一个神器、一幅神的绘画等等。
通过念诵咒语邀请大能临幸,火供仪式有很多标准程序,它们旨在唤起奉献者的崇拜和虔诚。重要的是所有普祭道具必须一尘不染:灯、神像、作为供品的水果等等,要作出必要的安排。
执行火供的步骤
1净化仪式(Pavitra Dharanam)
在火供开始的时候,参与火供的祭司连同其他人,要祈求其心灵净化,寻求祖先和其他神祗的赐福。
这样祷告时,他们在右手的无名指上戴着一个由Darbha草制成的戒指,这种戒指据说可以消除负能量。
2圣化仪式(Achamanam)
将5种金属(Panchapatras)特制的器皿装满水放在一旁(注:在火供期间,铁制或钢制器皿因其灵性能量低,不被使用。最好选用银制、铜制、或5种金属混合制成的器皿)。左手拿着水,右手掌心握着一个特制的铜勺(udraneeya),念诵主毗湿奴圣名三遍,这是为了净化自己的身心。接下来是“圣水灌顶”(siromarjanam),用右手拇指沾上铜勺里的水,洒在自己的头上,此处念诵的咒语的意思是:“无论我的身体状况是神圣的或不神圣的,为了获得吉祥的能量,藉由念诵此圣名,我圣化这个身体。”
确保圣化仪式必须面向东方或北方,而不是面向西方或南方。
应该念诵以下十二个神的圣名,用特定手指触摸身体四肢(祭司将指定使用哪个手指),这意味着所有感官都为神服务。当感官内省,而非朝向外在对象时,灵魂的本性福佑就会彰显。念诵的圣名是:Kesava / Narayana / Madhava / Govinda / Vishnu / Madhusoodhana / Trivikrama /Vamana /Sridhara / Hrishikesa / Padmanabha / Damodara
3甘内什普祭(Ganapati Prarthana)
在印度教的经文中,象头神甘内什是任何仪式的首祭之神,他的赐福保障整个过程在任何阶段都不受到外部障碍的阻碍而顺利进行。甘内什神被召唤注入用姜黄和水混合制成的圆锥形象中,姜黄被视作非常吉庆和吉祥的,因此用来代表甘内什神。此后,要执行十六个步骤的崇拜,以取悦甘内什神,这称作“Shodashopachara”普祭。所有这些步骤都是象征性表达敬意的形式,比如给神祗供奉一个金色的宝座,洗浴神圣手足,供奉水,圣水沐浴仪式,供奉新衣服,给他涂抹檀香及其它芳香,装饰珠宝,用鲜花崇拜,供香,燃灯,供奉食物、水果和甜饮,念诵他的赞美,供灯,最后臣服于他,寻求他的祝福。
向甘内什神祈祷时念诵
Shuklaambaradharam Vishnum Shashi-varnam ChaturbhujamPrasanna Vadanam Dhyayet Sarva-vignopashaantaye
4圣壶(Kalasha)普祭
这是火供非常重要的步骤,因为我们在召唤火供的主神。Subramanya 火供,则召唤摩罗根神;Kala Bhairava 火供,则召唤Kala Bhairava。神祗被召唤,能量和崇拜被注入圣壶(Kalasha注满水的神圣铜壶),一个椰子被放置在由5或7张芒果叶包围的圣壶上,再用鲜花装饰,用一块布包裹该圣壶,然后将其放置在火供的东北角。
圣壶的意义在于它吸收了火供期间所产生的所有正能量,将圣壶的神水(具有巨大的治疗能力)洒在参与者身上,并在火供结束时分给大家。
5意图声明(Sankalpa)
意图声明(Sankalpa)是火供最重要的部分,整个仪式都伴随着参与者的强烈意愿和愿望,每个火供都是为了一个明确目的而进行的,祭司和参与者清楚地将此目的保留在心中,然后进行表白。
此时,神圣火供仪式的参与者开始祈愿,比如“神啊,请赐予我力量、知识和财富”,“请全能的神保佑我获得良好配偶,拥有美好的婚姻生活”等等。
6恭迎神祗(Avahanam)
恭迎神祗(Avahanam)是火供的一个步骤,神被正式和仪式地恭迎到火供地,以巨大的虔诚和信仰念诵咒语恭迎特定神祗。
7火神祭祀及冥想(Agni Pratishtapanam Dhyanam)
在召唤火神阿格尼(Agni)之前,火供坑通过念诵咒语而被圣化,只有特定树木的圣棍可用于火供,主要是使用菩提树圣棍(Samidh)。
在念诵咒语时,祭司轻轻吹拂炽热的圣棍,火势也随之高涨。此后,供奉酥油(精炼黄油),参与者冥想火神阿格尼。火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如何与火神阿格尼连接,因为他是尘世与其他神秘世界之间的媒介。
在这个阶段,冥想主神(可能是湿婆神、毗湿奴神、摩罗根神、甘内什神、哈努曼等等)。祭司将确保火供遵循古代经文和惯例,在启用每个新的咒语时供奉鲜花,通常彰显主的荣耀!
8臣服(Namaskaram)
摒弃我执和臣服是仪式的一部分,奉献者要完全臣服(在火供坑前跪拜)。
9供奉食物(Naivedyam)
在火供结束时,供品(Naivedyam)被奉献给神,通常它包括一份甜牛奶粥(kheer)、米饭,以及为神圣功能准备的其它美味。
首先象征性地供奉给主,在仪式结束后,人们才开始享用食物。
10供灯(Aarthi)
供灯(aarthi)是火供的最后一部分,点燃樟脑,敲响铜钟,向神像敬礼,随后,所有人带着深深的敬意轮流接近火焰。
11结束(Purnahuti)
向火神供灯,供奉槟榔叶和坚果后,火供结束。随着祭司念诵最后咒语,坑里的火焰平静下来,变成了温和的火焰。
12告别(Visarjana)
正如我们在仪式上正式邀请神临幸,我们感谢他赐福我们,请他告别回到他的圣所。
在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火供是对神的完全臣服和崇敬的行为,人们可以选择为自己或为世界的福祉祈祷。
(上述文字摘自网络,算纯科普了)
最后一句的总结,也是我所认为的火供,是物质世界的人们与内在精神世界的连接和表达,有一个忏悔自省,清理净化,内外升华的双重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