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他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无言才能合于自然的道体。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清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兴起风雨的天地,尚不能长久,何况渺小的人类呢?
烦人立身处世,应以自然的道体为法,是的应该还他一个是,非的应该还他一个非。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表现于不道不德的,行为就是暴戾恣肆。
因此,得到道的,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道失德的,就会得到失败失德的结果。为政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会信任他。
引语:
人的嘴巴除了满足饱食的欲望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表达和交流的功能——说话。
老子经常教诲说,要少说话——“希言”。少说话,不是不说话;并且在老子那里,告诫少说话的这个人也是有所指的。指的是说谁呢?为政当局。这样看来,“希言”的深层意含有浓浓的政治哲学的意味。“希言”就是不施加或者说尽量少施加政令。
《老子》第五章说:“多言数穷”。“多言”就是政令烦多苛责,不合乎人的自然天性。“希言”,少说话,也就是老子一再强调的“行不言之教”。“不言”,同样也不是一句话也不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太死板了,不合乎老子思想的本旨。“希言”、“不言”,最关键的还是要合于自然而然的大道,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境界。
老子的话总是让人在犀利中感到亲切。犀利,是因为老子道出了人性、人生、社会和政治领域里的真义,直透底里,不容分说;亲切,在来自于老子借助于具体意象的表达方式。狂风疾雨,想必一定会发出大大的声响,让人心悸,让人不安。严刑峻法和暴政号令不就给人这种感觉吗?老子说,狂风大作,暴雨瓢泼,根本不会长久。由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得走极端,高调行事,单一方向走到黑。即便是做的是大好事,也要考虑道诸多方面的因素,不可强行推动,不可一意孤行,更不得逆天逆民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