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来的很多信息不是爆炸,已经是混沌一片了,很多公众号的信息和文章已经不看了,自动屏蔽和过滤信息。毕竟,全国人民都被不实信息忽悠过,还是不凑热闹的好。大脑更需要的是思考和理性。
尽管没有人准确地下定义,可是看着数据的变化曲线,还是觉得拐点已经到了。武汉疫区,把重症和轻症分开就是个很有效的措施。湖北的新增降到了2000以下,看起来一切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前几天,网上心理门诊开通了,专业人士为面对这场战役的每一个个体提供在线的心理辅导。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经历不同,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很正常,这样的服务身边也看到了。姐姐说我们家心态好,天天研究怎么吃得更好,其实,吃也是抗压的一种方式。不焦虑是不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自我调解就可以了。
我们经常把一个人的能力与学历,工作平台,朋友圈和家庭等等支撑联系起来看待。谁也不会认为一个快递小哥能做除了送快递以外更大的事,比如,在疫情期间为医护人员排忧解难。今天的新闻人物就是一个八零后快递小哥,他叫汪勇,住在武汉这个目前“最危险”的城市。
如果说有一种勇敢叫逆光而行,那么说的就是他了,一种人性的光芒从他开始蔓延,照亮了城市的一角,却足以温暖整个社会。他在这场危难中承受了身心的压力,也获得了助人的快乐。
由接送医护人员,到联络共享单车青桔单车,滴滴出行,为医护人员送餐,直到点滴的排忧解难,每一步向前的动力都源自最初的善意。积小善,成大爱。他是个组局的人,更是个头脑清晰的管理者。一次危机,激发了他的潜力,相信他的未来会更好。
这两天“复工”这个词的出现频率很高。领衔KTV行业的北京“钱柜”已宣布关门,这一波浪潮中,快支撑不住的还有餐饮,中小企业。经过这一场战役,对很多传统行业是个洗牌的残酷打击,转型,升级,真不能当作空口号。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从不提前打招呼,对个人也一样。
昨夜有项加急统计工作,全员接力,后半夜躺下时头脑嗡嗡直响,真的是过了熬夜的年龄了。有时睡不着,或者处理工作时,只觉得身体难受,但不会把各种熬夜的危险性最大化,给自己徒添烦恼。一切顺其自然。
昨天忙乎乎又蒸了一次凉皮,用两个盘子做蒸屉,耗费了不少时间。今早没有早餐了,昨晚又临时发面,蒸出了发糕味道的面包,也算成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33169/2fdca87a52d8e8b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33169/212d124f93b37e5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