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这一段是描述这些一千二百五十人他们所开显的功德,他们解脱的功德,这些我不再讲了。
下面主要的几个弟子点出来了。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富楼那[nuó]也是唐音,现在读那[nà]。
【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这几个名字都是佛的上首弟子,追随佛几十年了,是老弟子了。还有听法众。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
前面是讲大阿罗汉们,一千二百五十人俱,下面就是“无量辟支佛”。佛法分几个层次,几个层面,有二乘:声闻乘、缘觉乘,刚才就是声闻乘,证阿罗汉的,下面就是缘觉乘,缘觉乘是证辟支佛的。“无量辟支无学”这个“无学”就是指证了辟支佛果的,或者说是证了三果罗汉以上的,就称为无学。什么叫无学?断了烦恼就叫无学,烦恼没断尽的就叫有学,就分这两种,一种是有学位,一种是无学位。有学位就是说还有烦恼,比如说像我们,像我们还有烦恼,所以叫有学位的人。你烦恼没有了,这就叫无学位的人。
还有菩萨乘的也来了。
【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这都是听众,这里点的是三类,声闻乘的,缘觉乘的,菩萨乘的,这是听法众,然后他们各自的功德也讲了,都是有大功德的人。还有他的目的:“十方菩萨,咨决心疑”,什么意思啊?就是说他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内心有疑惑,有疑惑他现在来求佛解答,这叫“咨决心疑”。“将求密义”,他来向佛求证秘密法义。
【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
就是讲他的目的,就是佛要跟他们解答疑问,宣示非常深奥的道理。
【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这是讲佛讲法之后,他们获得了法义之后,法喜充满。
【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这是讲听法的菩萨众,文殊师利是上首。
下面还是听法众,就是我们人间的听法众。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
波斯匿王就是室罗筏城的国主,国君。波斯匿王他父亲去世了,“讳日”就是他父亲的忌日,忌日的时候他就来请佛以及他的弟子们来应供吃饭。
【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波斯匿王在他父亲的这个忌日,请佛以及这些菩萨们,这些声闻众,缘觉众们都来吃饭。
【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
不光是波斯匿王,还有很多长者居士也都一起来供养,因为人很多,很多人跟国王一起发心来供佛供僧。
【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这个什么意思啊?因为人多,请吃饭的人也多,那这么办?那就分头安排,比如佛是到波斯匿王那里应供,派别的弟子,派那些上首弟子,“你到哪里去,你到哪里去”,这叫分头,分领菩萨各自带队去“应诸斋主”,就是接受这些斋主的应供。因为过去是这样的,他是请到他们家里去吃饭,吃完饭之后就要讲法的,过去就是这个规矩,这是习惯。就是请你吃饭之后,就要给人家说法,哪怕说一句也行,说一句祝福的话也是可以的。
佛接受了应供,要给他们讲法的,但是这里面的问题来了,阿难出场了。
【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
这就是《楞严经》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大家都去应供了,就剩下阿难没参加,为什么没参加呢?他是因为什么?他是先出门了,“先受别请”,他有别的事情先走了,就没有赶上这次法会和应供。
当时阿难的修行还不够。
【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
这句话很严重,什么意思呢?在过去是这样的,如果你修行不好道行不够的话,一个人是不能出门的,必须要有上座或阿阇黎陪同,“阿阇黎”就是教授师,如果你道行不够的话你要有上座或者是教授师陪着去。如果你道行够了可以,如果道行不够必须要有人陪同。这就是说我们出家的沙门,不能随意一个人出门,要有人陪同。
这个是我们作为出家的沙门都要坚持的,你道行不够的话就不要一个人出门,或者说你就不要轻易出门,你自己要掂量一下,不要轻易出门,不能到处跑。到处跑就会散乱,因为你本来就道心不够,这一跑道心就更散了,更乱了,境界一来你直接就沦陷了。红尘滚滚,滚滚红尘,其实你呀,不用三滚,我觉得一滚就够呛,可能厉害的人要三滚,我看大部分人一滚就完了。阿难就是这个情况,当时他一个人出去了,没有人陪同,这问题就来了。“途中独归”,因为他出去之后还要回来,就一个人回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