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吗?呼和浩特的太平桥在建成初期竟然是“豆腐渣”工程。提起“牛桥”或“太平桥”,几乎每个呼市当地人都知道,但它七建七毁的历史未必人人皆知。
太平桥又名庆凯桥,开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96和1697年康熙大帝亲征噶尔丹,都大获全胜,在胜利返回途中进入归化城,当时是由扎达盖河上的一座木桥渡河进入。
皇帝走过的桥马上就有了它的身份和地位,当地的一个主管皇帝马辇马匹的官员,一位姓范的公子,为表示对康熙大帝的敬仰,这位官员出资重建了这座桥,取名“庆凯桥”,有庆祝凯旋的意思。从现在看,不排除这位官员有溜须拍马的嫌疑。
这位范公子官职不大,他的财力自然不行,但又要打肿脸充胖子,为讨皇帝开心而建桥,可想而知,这桥的质量一定好不在哪去,建起没多久就被山洪冲毁了,是典型的“豆腐渣”工程。桥被冲毁,给当时的出行和市场交易带来不便,于是又进行了重建。
第二次是归化城的赵子和等出面募捐建桥,建成后,立《重建庆凯年牌记》,但这次又因培基问题第二次被冲毁。
乾隆年间又被冲毁了3次,建了3次,至此,庆凯桥建了5次,冲毁了5次。到了嘉庆年间又开始重建,桥的位置向南旋至城隍街西口处,又有贾店掌柜贾喜捐助再建。到嘉庆20年,由城隍庙移至太平街东口处建桥,也就是牛桥的位置,同时更名为“太平桥”。好景不长,于道光30年又被洪水冲毁,至此是建了7次,冲毁了7次。
咸丰六年,这次又是洪水,不过只冲塌半座桥,后又经人们募捐,百姓们用当时最好的材料,经过两年的修建,一座长6丈、宽2丈余、拱高丈余的石桥竣工,新桥典雅高大,雄浑壮观,自此,便有了“石桥晓月”之说。这是此桥第8次被重建,一直到1959年7月27日,遇上呼市百年不遇的大暴雨,庆凯桥第8次毁于洪水。
2005年8月,庆凯桥的景观工程正式启动,两年后,一座崭新的完全按照旧桥的结构重建的新桥诞生了,这也是该桥第9次重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