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吕碧城:民国最强剩女,看尽苍冥意已阑,活成自己的传奇

吕碧城:民国最强剩女,看尽苍冥意已阑,活成自己的传奇

作者: 蓝胖说说 | 来源:发表于2024-10-21 17:41 被阅读0次

她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并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 。

她是中国新闻史第一位女编辑。

她是民国时期的黄金剩女。

她是近代中国最早投身女子教育、职位最高的女性。

她被称为中国女性背包客先驱。

她的遗嘱是把骨灰与面粉和为小丸,抛入海中,供鱼吞食。

她就是一生未婚的吕碧城。

—1—

在我写过的民国女子中大部分都结婚了。

只有她,号称民国第一剩女,终其一生单身。

1883年,吕碧城出生于山西太原,在家排行老三,她是官宦小姐、翰林后裔。

毋容置疑,家庭境况对她未来影响特别大。

——她父亲思想明达,学识渊博,藏书达3万卷之多。

——生母严士瑜是沈善宝的亲外孙女,沈善宝是清朝女性文坛上的领袖,女诗人。

这家人绝对是强强结合,牛不牛?

这样的家庭生不出强人才怪。

她5岁会对诗,7岁就会作画。

1893年,吕碧城10岁,被许配给了同乡汪家,约定成人出嫁。

1895年,吕碧城12岁,父亲吕凤岐因病去世。

吕家剩下母女两人,族人为霸占她们的家产,竟然把母亲劫持软禁起来。

吕碧城得知消息后,立即暴怒,一个小女孩四处奔走,给她父亲生前好友和学生写信请求救援。

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财产夺回,母亲也被解救出来了。

所有人都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小孩能独立思考、拿定主意、处理难题。吕家三小姐太生猛了。

惹谁也不能得罪吕三小姐。

汪家也是这样想的,然后直接去退亲了。

这丫头不是省油的灯,汪家接不住,要真结婚了还不知道折腾成什么样子。

还有一个说法:早就订了亲的汪家,见吕家已经是今非昔比,才提出退婚。

—2—

鲁迅听从妈妈的话,娶了朱安,过一生无性婚姻,就不退婚。

胡适听从妈妈的话,从国外跑回来,娶了村姑江冬秀,不敢退婚。

他们这些新时代青年对包办婚姻多有怨恨,但是不去退婚。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个时代,女子被男方退婚,等同是判了死刑,是奇耻大辱,是毁掉一个女人的最好办法。

他们做不到这么绝情,所以不管如何,婚是不退的。

汪家人不管是否毁了吕三小姐,坚决退。

吕碧城在同乡人的眼中,已被判死刑,受尽了白眼。

等同判了死刑,不等于真的死刑。

吕碧城连家族那些霸占财产的男丁都敢去面对,还担心毁婚。

这汪家、这乡亲都太小看她了。

—3—

奔跑吧,吕家三小姐。

随后,吕夫人便携带女儿投奔兄弟,吕三小姐舅舅而去,她在舅舅家接受了七年旧式私塾教育。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20岁的吕碧城想上女子学堂。

这对于旧时官员的舅舅,真是天大奇闻,大为光火。

第二天,吕碧城一个人乘坐火车跑了。

走的时候,连买车票的钱都没有。

目的地:天津女子学堂。

—4—

从此,天津就成为吕三小姐的根据地。

到达天津的第一晚,吕碧城便给《大公报》投稿,凑巧被英敛之看到。

英敛之这个人真的有必要介绍下,他的儿子是马英九的老师,他的重孙有一个叫做英达。

对上了吧。

英敛之于1902年在天津创办《大公报》,兼任总理和编撰工作。

收到投稿的英敛之,一看这位投稿人文笔流畅、字迹飘逸。真的不错。

他遥生好奇和怜惜之心,把吕碧城邀请做《大公报》当编辑。

于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与女子学堂无缘的吕碧城,开始了她的一份工作——编辑。

成为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发表了好几篇呼吁女性解放的文章。

—5—

平台好,宣传效果就好,很快借助《大公报》的平台,吕碧城声名鹊起。

那时的吕碧城开始顺风顺水的生活:

——成就一段“女子双侠”佳话:秋瑾曾专程登门拜访吕碧城,并将自己曾用“碧城”为笔名永远弃用。

——结识了梁启超、张謇等大咖。

——严复赏识吕碧城,收她为弟子,并将她推荐给袁世凯,做了总统府秘书。

中国文坛、女界和社交界,真是“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这不太好理解,翻译过来,就是当时的人都觉得吕碧城很牛,大家都在推崇她。

她是众多男人心中有晚清特色的新女性:有相貌、有气质、有知识,自由出入男人的社交场所,谈笑风生。

她是那个时代的一道奇葩的风景。

—6—

她有自己的坚守,做了自己愿意做的事,不做自己不愿意的事。

第一件事:干教育。

1904年,21岁的吕碧城在严复老师的隆重推荐下,成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女校长。

吕碧城推广新式女子教育不遗余力,又做管理又要讲课。

邓颖超、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等中国杰出女性,她们都曾聆听过吕碧城的课。

她一干就是七八年,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第二件事:仗义为秋瑾收尸并发声。

1907年,秋瑾在绍兴遇难,无人敢为其收尸,报馆“皆失声”。

吕碧城将其遗体偷出掩埋,又在灵前祭奠。

后来她用英文写了一部《革命女侠秋瑾传》,在纽约、芝加哥等报纸上发表,反响很大。

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产生了要逮捕吕碧城的念头,只是找不到更多的借口,才放过了她。

第三件事:被袁世凯重用,但是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家国理想立即辞职。

1912年,袁世凯当大总统,她任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又担任参政一职。

很快,她发现情况不对劲,这官场太黑暗了。

她觉得心灰意冷,她看到这个国家已被折腾的七荤八素,心里不忍。

1915年袁世凯,打算称帝,吕碧城毅然辞官离京,移居上海。

她有非凡的经济头脑,很快风生水起。

——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

——在上海静安寺路自建洋房别墅,其住宅之豪华,生活之奢侈,为沪上人士所艳羡生妒。

做校长可以教育人,她愿意。

为秋瑾办理后事,可以告慰自己的朋友,她愿意。

去为袁世凯服务,因为要报效国家,她愿意。

但是发现官场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她不愿意。

于是,换一个地方、换一种生活,继续自己的人生。

—7—

事业感觉还不错。

感情方面还是空白。

英敛之对她渐生倾慕之情,不过这时英敛之已有夫人了,而且他比吕碧城大了16岁。

遭遇退婚的她,心里有点小阴影,对感情有点不将就。

她果断拒绝了英敛之的好意。

后来发现,这不是小不讲究,而是一生的不将就。

这是打算把剩女进行到底的节奏啊、

她曾说,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梁启超)早有妻室,汪季新(汪精卫)年岁较轻,汪荣宝尚不错,亦已有偶。张啬公(张謇)曾为诸贞壮(诸宗元)作伐,贞壮诗固佳,奈年届不惑,须发皆!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因此难得相当伴侣,东不成,西不合,有失机缘。

这段比较长,简单翻译下。

两层意思:

第一层:我看上的不多,梁启超我看上了,可惜他有老婆了;汪精卫还行,只是太年轻;汪荣宝(当时民政部的)还凑合,只是有老婆。张謇帮我 介绍的那个还行,当时年纪大。

第二层:我对多少资产没有要求,我在乎的是与我精神上要相通,不然我就不将就。

这就是“不遇天人不目成”。

遇不到合适的那个人,我宁愿就这么单着。

她一生遇到的出众男子有袁世凯公子袁克文、李鸿章的孙女婿杨云,是朋友,但绝对不是恋人。

因为她谁都没有爱上,就是看不上。

眼光果然高。

—8—

单就单吧,或许能遇到合意的。

只是没有想到,她竟然单了一辈子。

虽然没有爱情,还有精彩。

她是舞会女王,交的朋友都是上层的名媛,请不到她出席的宴会就不够规格。

她有无数套漂亮的衣服,去一个宴会就换一件,从来不重样。

1918年,事业成功感情空白失意的吕碧城出国游历,去她以上海《时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只身赴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旁听,主攻美术,兼学历史和文学,同时将她看到的美国之种种情形发回中国,让国人与她一起看世界。

1926年,43岁的吕碧城,继续访美,临行前,她以十万巨金捐赠中国红十字会。

这一去就是7年,行踪遍及纽约、旧金山、巴黎、日内瓦、米兰、罗马、威尼斯、伦敦等地。

她将自己这一时期国外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先后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上。

她逐渐对纷繁乱世感到厌倦。

走遍万水千山,已是阑珊,何处才是心的皈依?

1930年正式皈依佛教。

13年后,1943年,吕碧城在香港辞世,享年61岁。

她立下遗言,捐出个人全部资产,将自己火化,骨灰投入大海,一切皆空。

特立独行的生前身后。

这位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留给世间的最后一首诗是:

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

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

—9—

吕碧城一生没有爱情的归属,是自己的选择。

她不愿意为任何一个男人委屈自己的,不愿意将就的生活。

我无法透过厚厚的资料读出她有多精彩、或她一生枯寂无人知晓。

但是我仍旧坚信在那个时代,她终其一生,没有被时代绑架、她活出了自己。

至少,活出了自己的传奇。

—10—

这就是我今天说的这个女子。

一个传奇的女子。

很多人与我聊,说你写这么多女子,到底要说什么?表达什么意义?

其实,我也不知道要说什么?

还有,人生哪有什么意义?

你一旦认真,你就输了。

如果真的要挖一点东西出来,说出点子丑寅卯的话。

我想表达的就是,以史为鉴吧。

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的前辈是这样的走过来的,反观我们自己:

在遇见苦难的时候,想一想,自己是否可以挺过去?

在遇见荣耀的时候,想一想,自己是否可以放下去?

参考他们,做你自己。

这就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吕碧城:民国最强剩女,看尽苍冥意已阑,活成自己的传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jl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