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与洛通过自己的练习发现,练习进度的快与慢,与练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大。以下将通过两点详细说明。
一、练得慢,并不意味着效率低
这正好对应了一句俗语:
慢工出细活。
所谓的“慢工”,是在练琴中不再追求练习的量与进度,只用心地把每一次的练习内容“练透”。
比如买来一本《车尔尼599》练习曲,如果是按照不追求练习的量与进度来看,那么学琴者最好能从第1首练习曲开始。
这时只需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第1首作品上即可。至于多久可以练完整本练习曲,每首作品大约用时几天,还需不需要“跳”着练习等问题,这些通通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
什么时候,当你认为自己所练习的第1首作品,奏出的音符干净、清晰了,节奏稳定了,音色饱满了,演奏时的状态也没有紧张感、僵硬感了,这时这首作品才算“合格”了。
这个时候,再去考虑接下来该练的内容。
一定会有学琴者认为,这样的练习对于进度的“推进”而言,似乎有些过慢了。
事实的确如此。但我们还要明白一个道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过于在意进度,练习的效率与质量,必然也就不容易保证了。
而要求所练的内容有效率、有质量,进度上也一定会慢下来。
所以,练得慢一些,练习的效率反而会高上去,因为有了更多的时间,细细“研磨”。
二、练得快,效率也不一定高
或者说,大多数情况下,一旦过于追求进度了,或者是直接“赶”进度了,那么练习的效率与质量,一定也会是下降的。
最后宛与洛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如何使自己的练习进度与练习效率,达到基本的“平衡”?
唯一的办法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节奏”。
这里一定要注意,不需要和别人比较,自己适合,自己练起来舒服,还有较好的效果,胜过一切。
那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节奏”呢?答案是在每天的练习中,不断去“试”。
当自己的练习进度稍微有些快的时候,比如一天就可以练完一首作品或练习曲,这时就需要留意一下,自己所练内容的质量。
如果演奏的作品正确率较高,很少有“卡顿”的现象,则说明自己的效率不错。那么就继续保持这样的练习进度即可。
反正,则需要适当放缓进度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263920/bdf8e923b171a482.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