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或工程技术中的问题有不少是涉及常态与非常态问题的关系,如果采用常态或标准常态处理,问题是条死路,无法解决。办法之一就是从实际出发做到有利的改变,改变不了客观,只能改变主观;成功不是改变对方而是如何改变自己。革命战争年代 ,敌人如此强大,飞机、重武器、应有尽有,我们不能等到有了飞机、重武器等军事装备才和敌人作战,这样采用军事谋略的改变,游击战、运动战、近战、夜战、等战法,不同的武器装备打不同的战略战术的仗。解放海南岛也是同样道理、改变战法、不怕牺牲、谋略取胜。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0351/5a89d2fa6c4411a2.jpg)
工程技术上自动化装备设计也是如此,记得在宁波用技术打工时接到网上项目推广的温州某企业一套10工位冲压伺服机械手设计任务,当时冲压模具已经定型,模具间距很小,按常规机械手无法配置,这时接受设计任务后感到:要创新必须打破常规,从功能需要和模具间矩小的条件去考虑机械手机构方案。方案用户看了很高兴,感到没问题,合同定成,设计制造验证成功,用户满意。这些靠的是分析与综合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0351/577becce72adb464.jpg)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这句话也是我们办事解决问题以及技术设计上能用得上的一句哲言,在发动机油底壳夹具设计中,有个难题,原设计采用常规办法,出现震纹,加工面粗糙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我接到改进设计的任务后,感到油底壳不同其它零件,加工受力也不同,必须采用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结构决定功能,采用差分结构夹压,产生合力分力来抵制切削力的平衡,问题得已解决。成为工厂一项革新小项目。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0351/faf4de3574ac2f0c.jpg)
学过理工科或在企业里做过技术工作的都会知道:光有设计师还不行,还必须有工艺师制定科学的工艺去保障,或设计师本身懂得实现设计目标的工艺手段和工艺步骤、工步进程、按工艺流程和数据要求去做。我在给外资企业搞项目设计时,发现外资企业他们的最大优点工艺严密,步骤明确,把关严格。我们这方面有些企业和外资企业有一定差距。这就与公司的总工程师或技术厂长有很大关系,当然也与主要领导能力水平有关,生产节拍不合理,日生产能力达不到盈利指标,另外制造过程没有严格工艺指导书或操作技术标准书。我曾在某省管国有中型企业工作时,担任非标设计工作阶段,该企业和哈市某大企业合作为某石油开采公司制造高压注水装置,出现了问题,厂里去了几次人都没有解决问题,厂长找我说杨工你去趟哈尔滨出差,处理下技术问题,死马当活马治呗。到了哈市某大型大企业,外协办主人接待了我:说你是学啥专业和搞啥的,你单位厂长、总工等技术人员来了多次都没解决了问题,我说不管学啥搞啥的,首先要有能针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我反问说目前还有啥问题?他说主要是打高压泄漏,我又问是焊接处泄漏还是结结合面泄漏?他说两方面都有。我接着说,焊缝泄漏主要是焊接工艺和方法不对,像高压装置一般是厚材料焊接,这样必须要粗焊条、大电流、连续焊,他说你们几次来人都没说这样的话,外协办主任说:你们来的人说结合面泄露用密封胶,我说光靠密封胶是不行的,水泥离开砂子水泥能有用吗?要有结合和组合思想,要采用自密封元件或材料或密封胶加骨料涂在内压力面上…。他说你是 哪个 学校 毕业 的学 啥专业 的,我告诉了我的专业和院校。我说 作为工程师 ,知识结构要完善 ,科学和技术产品不是单一专业能成就的,自从有了专业,一般都从自己的专业看问题、想问题,只有少部分人没有失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凡人都有三种教育:一种授之他人的在校教育,第二种授之实践的经历、参与、感悟和体会及教训的社会教育,第三种是得知自学阅读、纵览博学,改善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的自我读书学习教育。他说你的话使我学了很多新东西。这次可能问题有解决的头绪了。咱们到现场看看,到了现场外协办主任问:现场操作焊工说杨工说要粗焊条、大电流、连续焊你们做到了吗?现场焊接技师说:不行啊,空开太小(空气开关容量太小)外协办主任说那咋不早说,换大的呀,落实我的说法问题很快都解决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0351/414c9eb2e76bc5f0.jpg)
以上事实说明理论的重要性、工艺过程的重要性,只会设计不懂工艺不行,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行,符合理论的实践就能成功,违背了科学理论作为就会出现差错和问题或失败。这就是我们利用科技道理处理解决问题的感悟,分析与综合能力与知识同样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0351/33241d38cfc2636e.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