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家长的“生存时刻”呢?请看下面的场景:为了给孩子喂奶整夜都无法睡觉,孩子的鞋子上全是泥还在家里跑来跑去,新外套蹭上了洗不掉的脏东西,兄弟俩互相指责“是他先干的”,每次写作业都像是一场战争等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14097/eb68bb18b330000a.png)
这种情况下,家长们心里数着时间,一秒一秒地挨过去,只盼天黑好把“小祖宗”们送上床。以上的这些让家长感到窒息,郁闷,无奈的时刻,我们把它称为是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生存时刻”。
其实,家长们常常在问自己:想让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希望他们成年之后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家长们很可能希望孩子快乐、独立并获得成功,希望他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过上有意义、有目标的充实生活。这些需要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倾注太多的关爱,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大量的努力!
如何能够把家长的“生存时刻”变为孩子的“成长时刻”呢?也就是说,家长们如何把育儿过程中那些奋力挣扎的“生存时刻“当作是教会孩子获得发展能力的好机会呢?
家长们可能会觉得,那些充满爱意的重要时刻,比如和孩子一起温情聊天的时候,与养育中的困难时刻,比如强迫孩子做家庭作业或给他收拾烂摊子,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孩子对你没礼貌或跟你顶嘴、被学校“请家长”等,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所谓的“生存时刻”,但同时也是孩子学习的大好机会,只要家长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生存时刻”同样也是“成长时刻。
比如,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第三次打起来了,家长能做的不仅是把扭打在一起的小兄弟拉开,并且挨个儿关进不同的房间,还可以将这场混战转变为一次教育的机会:教会他们倾听对方,用心了解他人的观点;教会他们清晰并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教会他们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妥协和牺性,学着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人。
这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尤其是在那个着急上火的时刻。但是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和精神状态多一些了解,就能获得积极的成果。孩子们打架时把他们分开没错,这是很好的“生存式教育”技巧,在某些情况下也许还是最好的办法。但是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制止冲突和争吵,还应该把这一经历转化为发展孩子们的大脑、人际交往技巧和个性的体验。多加练习之后,孩子们都能得到成长,并且会学着自己处理冲突。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全脑教养法》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家长们要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生存时刻”都转化为“成长时刻”,利用一切亲子共享的互动时刻,让孩子变成你期望中的有责任感、关心他人、有能力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