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也挨打、挨骂,为什么就没有心理问题?
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打不得、骂不得,稍有不如意就要死要活?
其实不然。
并非现在小孩心理承受能力差,而是成长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听说过马斯洛的“心理需求五层次”理论吗?
据了解,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
但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
而这套需求理论,无比适用于分析孩子们的心理变化过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7515866/0855c410b0d3750b.png)
以前社会物质生活匮乏,孩子们的需求重点主要停留在最低层次——生理需求:吃饱穿暖。
被家长打骂后,他们心里也会不舒服,也会产生消极、愤怒等情绪。
但这些坏情绪,会在和伙伴的尽情玩耍,和在做农活过程中得到舒缓与释放。
![](https://img.haomeiwen.com/i7515866/580e8603bc1d81b0.png)
反观现在的孩子,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
他们的心理需求已上升至中高级层次——尊重需求、自我需求。
此外,信息化的普及拓宽了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开发了孩子的心智。
所以他们更看重自我个性、自我价值是否被认同与尊重。
一旦遭遇父母的暴力殴打,他们就会下意识认为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否定,继而自尊心受挫。
再加上现在孩子的生存空间被大量挤压,根本没有多少情绪出口。
不同于以前的孩子,大部分空闲时间不是在帮助家里做家务,就是在外面疯玩……
现在的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放学后不是辗转于各个补习班,就是关在房间里刷题,几乎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
被学习压力裹挟得密不透风的孩子,丝毫没有自己的喘息之地,自然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7515866/c12c189adf4865a1.png)
了解完这些,你还会觉得现在的孩子“娇气”吗?
他们不是娇气,而是越来越卷的社会风气,让他们“水土不服”。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受害者。
可悲的是,那些崇尚暴力育儿的家长们,他们根本意识不到他们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更加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是爱真正的“我”。
而是爱那个乖乖听话的“我”,那个能考满分的“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7515866/35efa388e67900bd.png)
孩子一旦有这种错觉,内心就会压抑、痛苦,甚至绝望。
但通常情况下,孩子都不会停止爱父母,但他们会停止爱自己,甚至伤害自己。
比如比如敏感自卑、比如抑郁自残……严重的还会自杀。
而这些伤害不仅会持续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可能影响“代际传承”。
有研究发现,幼时有过暴力虐待经历的孩子,长大后都会有过激极端行为的发生。
如果孩子曾经被暴虐,他们长大后就会依法炮制,误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种迹象表明:暴力育儿有传染给下一代的可能性。
你打孩子,孩子长大后也会打他们的孩子……
就这样,一代一代,无穷尽也。
所以啊,请那些还在崇尚“暴力育儿”的家长们收手吧。
时代在发展,你们的观念也需要变一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