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写字的人都有些矫情,自己的什么经历都敝帚自珍,事无巨细地书写下来,也不管有人没有人愿意看。在跑步这件事上,村上春树最为典型,他为自己的跑步写了一本洋洋数万言大书,被文艺圈里跑步的人奉为圣经。我当年看的是英文版,最近,想看中文版本,不知道是不是林少华译的,林少华对于村上的风格把握的还挺不错。
村上是文学大家,写的文章总会有人看。写作菜鸟如我,不管有没有人看,今天也想写写我经历过的那些跑步岁月。
最初的跑步,要追溯到2003年,时间久远,也不知当时哪根神经被触动,反正忽然有一天,我决定去跑步。那时,跑步的路线是珠江路和漓江路沿线,出门一直往南跑到漓江路,右拐从阿里山路往回跑,经珠江路跑回家。记得回程珠江路上有一个大上坡,每跑到那里,我都气喘如牛,面部扭曲,痛不欲生,跑过那个坡,就霎时月明风清,一身轻松,感觉象在飞。那时,珠江路和漓江路上都还车辆稀少,早起跑步没有几辆车。如今日月变幻,路上车辆如织,别说跑步了,走路都觉得吵得慌。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一直在丢失着一些珍贵的东西,比如清洁的空气,怡人的小路。
那时跑步还不知道速干跑步服,不知道跑鞋,犹记当时我跑步穿着棉质T恤,普通运动鞋,跑完以后,T恤都是湿的。
后来不知怎么,就不跑了。
一直到了2010年左右,也不知为啥,又开始跑步。那时路上车辆已多,我就转战到了毗邻的理工大学操场。早上学生要在操场做早操,我就每天晚上去跑,操场跑道是煤渣铺就,柔软度和弹性都特别适合跑步,缺点就是太脏了,不长时间就得刷一次鞋。那一段时间我特别享受跑步的时刻,操场很安静,远处楼上的灯光隐隐地打一点光过来,让人跑得特别安心。那时,还经常碰到有人到理工大学操场练习开车,我常常怕那开得摇摇晃晃的新手轧着我。每天的丈量,让我对那400米跑道熟悉的象自己的手掌,哪里有个坑,哪里容易积水,哪里有块石头,哪里低洼,哪里长着杂草,我都清清楚楚。那时跑步软件还没有普及,我从5公里12圈半跑起,后来跑到20圈8公里,一圈一圈自己默记着,有时就混了,跑多少圈自己都糊涂。我就发明了一个办法,把20粒黄豆放到左面口袋里,跑一圈转移一粒到右面口袋,等20粒黄豆全部跑到右边口袋,意味着8公里完成,我就高高兴兴地跑回家。
后来传出理工大学要搬迁到北边后山去的消息,我怅然若失,觉得自己喜欢的跑步场地要消失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还没等到大学迁走,我的跑步又中断了。那是2013年的初冬,黄岛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石油管线大爆炸,很多人死于非命,我家一个邻居,在市政工作,执行公务的时候当场被炸身亡。跟这个邻居相处多年,很熟,几乎天天见面,他的死让我很长时间内处于震惊和害怕当中,情绪非常压抑,晚上几乎不敢迈出家门一步,自然跑步就停了。
大约过了一年多,害怕的情绪渐渐消散,压抑悲伤也终于缓解,我决定重新跑步。这时,唐岛湾湿地公园修好了,经过某个周末的试跑,我决定把跑步的场地从操场换到公园。现在,理工大学的操场还仍在使用中,去年我还去跑了一次,然而,习惯了在大海中畅游,重回池塘已不能再让我产生一点乐趣。当年害怕失去的场地,如今已成鸡肋。没有尝试过更好的之前,总以为手里的东西很珍贵,其实不过尔尔啊。
第一年在唐岛湾公园跑,感觉春秋都好,只是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就在GYM办了一张卡,设想的非常美妙,GYM里一年四季一个温度,夏天在凉凉的空调下跑上10公里,冬天里在暖暖的室内跑上10公里,同时还可以练练力量,能跑得更快更远,多么好。可是,现实马上击碎了美妙的幻想,在鸟语花香,清风明月中自由奔跑过的人,根本无法忍受在一条皮带上原地踏步数万下,数十万下,GYM只去了两次,就再也不去了。那里的人给我打过无数的电话催促我去训练,都被我支吾过去,如是,几千块钱的卡也白白地浪费了。
去健身房的心死了,我开始慢慢琢磨四季之中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春秋天都是早上6点多,佳音去上学,我便去跑步。夏天则调早了跑步时间,5点钟就开始,大约6点多天开始热起来了,我也跑完了。最热的7月下旬和8月,一般都会休假旅游,不至于太为难。到冬天,把跑步时间调至近午,虽然可能是零下温度的天气,但由于阳光正好,戴好帽子和手套,跑起来还是很惬意。
如此,一年四季,我都可以跑在草木幽深的公园里,春赏百花,夏临浓荫,秋观红叶,冬看落雪。
经过这么多年的跑步探索,我树立了适合自己的跑步观,不竞速,不过度,跑前热身,跑后拉伸,聆听身体发出的信号,疲劳了就休息,杜绝受伤,量力而行。
跑步使我受益良多:饱满的精神,良好的身体状态,不紧绷的大脑,放松的心情,四季轮回,春生冬藏的感怀…..
跑步在朝暮,愿我得久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24666/9561fd9e0a5580f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24666/b9c22a71daacd2c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