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先生的院子里石榴花开的正好,炎炎夏日也未能使它们低头,,红花绿树,美不胜收,几只淘气的麻雀在院子里、树枝上嬉戏打闹,还有一只黄豆大小的蜘蛛,总是趴在我的电脑屏幕上,赶了又来,再赶再来,后来实在拗不过它,也便妥协了。
我想,倘若梁启超先生还在世的话,当他合上书卷,揉揉眼睛,从饮冰室走出来,看到这院中的花鸟绿树,以他那般和蔼幽默的性格,以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定会开怀大笑,那么好客的他,说不定,还会请几位至交来此院中一起喝茶闲谈,打牌取乐。每思至此,我都不免开怀大笑,但欢笑过后,又常常被悲伤笼罩。梁启超先生已经走了好多年了,这么可爱的院子最后还是失去了自己可爱又可敬的主人,就连小时候在院中打闹玩耍的梁思成他们九兄妹,现在也都已经不再了,景物依旧,人事已非,可悲可叹。
为了能窥到这院中故事的一角,此前的一周时间,我读了很多本关于梁启超先生的传记、合集,同时我也粗略的整理了梁启超先生的年表。不得不说,无论是吴其昌先生和谢玺璋先生各自著述的《梁启超传》,还是李喜所教授、元青教授所写的《梁启超新传》,以及汤志钧教授和汤仁泽博士补录的《饮冰室遗珍》,都客观详尽的整理了梁启超先生的生平,并客观的阐述了梁启超先生的主要思想贡献和功过,倘若有朋友日后要深入了解梁启超先生,这都是很好的资料。
我写这篇文章,是想以自己的视角,以一石、一书、一祝词、一手术来写出梁启超先生的另一面,以及我自己的思索。
一
这“一石”在广东新会县的崖山之中,崖山是南宋末年与蒙古铁骑最后一战的古战场,同时也是梁启超家祖坟所在处。当年南宋端宗皇帝赵昺被逼的走投无路,大忠臣陆秀夫拼死抵御元军,最后无奈,陆秀夫将爱妻先推入海中,再背着赵昺投海自尽,那日崖山附近的海面被鲜血染红,此后七日海上的浮尸近十万具,被俘丞相文天祥,见此惨烈场面,失声痛苦。腥红的血水、连片的浮尸、声嘶力竭的哭喊,直叫人肝肠寸断。历史是忘不了那些烈士的,他们的热血会被海水冲淡,他们的忠骨会被鱼虾蚕食,但他们的英魂和坚守,会融入中华血脉之中,会被后人永远铭记。此后每年,都会有人来此祭奠,看着眼前汹涌的海水,前来缅怀的人们或默默哀悼,或失声痛苦,这是中华文化给予烈士最真挚的怀念。
每年祖父梁维清都会带着梁启超等儿孙,乘舟至此,每每看到这个刻着“元张宏范灭宋与此”的怪石,梁维清都会一遍又一遍的讲述陆秀夫的故事。正是这一遍遍的讲述,一次次的缅怀,给梁启超幼小的心灵种下了爱国的种子,我想正是因为这种设身处地、润物无声的幼年爱国教育,此后才有了“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梁任公,才有了“一家三院士,皆为栋梁材”的梁家后人。当年舍身取义的南宋忠骨,在几百年之后的清末民初,在中国最为欺辱的历史之中,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价值,我想,这或许便是中华文化对烈士英魂们的最高敬意。
除了对英魂们的尊敬,我也想到了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家庭教育。众所周知,梁启超四岁开始读《四子书》、《诗经》,其天资聪颖毋庸置疑,但其祖父和父母的淳淳教诲也是不可忽略的。正是年幼时的家庭教育,才给梁启超种下了爱国的种子,才有了极为深厚的国学功底,对此,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倘若父母教会孩子的不是爱国,而是作恶,那会有多么恐怖。再看看我们身边,我和我的朋友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十分有限,大多数家长将教育的责任推给了学校,孩子年幼时,家长们一直在旷课,有些家长甚至认为从未开课,待到高中,高考临近,又要孩子考入名校,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二
我小时候第一次接触梁启超时,是在历史课本之中,提到梁启超,很多人自然会想到“公车上书”,我想写的这“一书”便和“公车上书”有很大的关系。在此,我不想以政治的眼光去看,而是以文化的去看。我只想写一写公车上书前后涉及到的两个方面——对女权的重视和废除科举制度。
首先是科举制度,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科举制度一无是处,但我觉得这种看法对科举制度有些不公平。看待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制度,必须要以当时的大环境为前提,而不是咬住某一点,以偏概全。走近中国文脉,再对比下世界其他几大文脉,你一定会为中国有科举制度而庆幸,政权、文化的发展最要大量人才,而统治者们往往都处于深宫之中,这对人才的选拔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早期的举荐制度的确可以选拔出一些人才,但这种制度往往会产生党派,这又成了社会稳定的很大隐患。科举制度的产生,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链,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党派产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不曾中断就是因为科举制度。
但为什么清朝科举制度产生了这么大的问题?我想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八股文的产生,八股文 的写作题材就那么多,形式就那么一种,这很容易滋生迂腐,而这些迂腐逐渐累积,便成为中国文化血液中的“血“”,最终,在强大的外界刺激之下,隐藏的“血栓”终于产生了“梗塞”,毫不夸张的讲,这种“梗塞”差点让中国文脉命绝于此。
梁启超先生已经清末民初的文化大师的巨大功绩之一便是帮中国文化清除了血脉中的“血栓”,同时又引入了西方的新鲜血液,这才让中国文化丢掉了包袱,清除了顽疾,变得健康、欢快起来,所以依我之拙见,这些文化大师对中国文化有“疏导”之功。
如果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文化顽疾的治愈,那对女权的重视,可以说为中华文化开启了“右脑”,梁启超先生以及那些大师让女性从厨卧,来到了厅堂之中,女孩们解开了裹脚布,剪去了长发,来到了学堂,来到了中国文化的第一线,此举为英勇健壮的中国文化,增添了一种灵巧和柔美,这不得不让人叫好。
三
看了梁启超先生那么多故事,我觉得有趣的便是这篇“贺词”了,如果说其他故事中的梁启超先生是一位正襟危坐的大师或是热血志士,那么站在爱徒徐志摩和陆小曼婚礼上,用责骂和爱护两种语气,阅读这片贺词的梁启超先生更像是一位对爱徒的多情百般无奈的慈师了。
徐志摩的多情是人尽皆知的,他在决定和陆小曼结婚时,其岳母希望由梁启超先生来为徐志摩征婚,徐志摩深知老师梁启超,不喜欢当证婚人,同时自己已经有过了一段婚姻,而且又轰轰烈烈的追求过林徽因,自己出面,肯定会被老师拒绝,而且少不了一通责骂。
于是,徐志摩便搬来了胡适先生,当自己的说客,两人经过一番商议便来到了梁启超先生的家中。
在道明来意之后,梁启超先生脸色很差,对他而言,征婚是个很浪费时间的事,同时,爱徒徐志摩的风流往事又与他的道德观很不相符,但架不住爱徒的恳求和胡适先生的拜托,梁启超先生还是答应了下来。
接着,就发生了中国婚礼上最惊世骇俗的一幕,梁启超先生慢慢走上婚礼的主持台,缓缓打开贺词,一开口便语惊四座,整个祝词都在拐着弯责备新郎徐志摩,在场的宾客都十分尴尬,在读完贺词之后,梁启超先生,便匆匆离开了婚礼。
每当我想起这一幕、看到那封信时,我都会不自觉的想象梁启超先生坐在书桌前书写贺词的情景。
梁启超先生写了几句,觉得不好,便马上划掉了,细细思索,再写几句,还是不好,他无奈的摇摇头,站起身来,点了一根烟,看着窗外的月色,此刻梁启超先生实在不知道爱徒与自己终身坚守的道德观发生巨大冲突时,身为文化大师的他,同时也是身为徐志摩恩师的他,应该怎么去做。
没错,梁启超先生犹豫了,那个在万木草堂指点天下的梁老师了;那个公车上书之时,敢冒天下之大不韦,倾力协助光绪帝废除科举制度,倡导重视民权的梁启超犹豫了;那个“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梁任公犹豫了;那个面对袁世凯的威逼利诱,坚辞不就的热血志士犹豫了;那个决心离开污浊的政坛,专心攻研学术的身影犹豫了。
思索了好久,梁启超先生终于下定决心坚持自己的道德,回到书案前,他奋笔疾书。这一份贺词字字千金,爱之深,责之切,饱含着恩师对爱徒的教诲和一代文化大师对自己道德的坚守。
四
这场手术,可能是当代人了解比较多的事了——梁启超“割错肾”的医疗事故。
梁启超先生因尿血症入住北京协和医院治疗。协和医院是当时有名的西医诊所,他为了继续深入推行西方科学而身先士卒选择了这家医院。经过前期透视诊断,西医发现他的右肾有一些黑点,初步确诊为肾瘤,西医决定要为梁启超进行手术切除。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然而术后的梁启超先生依然有尿血症,而且仿佛比以前更加严重了。他遂又到协和医院复诊,可西医反复看来看去始终找不出病因,于是出了一个诊断结果叫做“无理由之出血症”。最终西医在翻看梁启超先生病历分析时才发现,原来当初做手术时由于护士的失误,手术切的不是患病的右肾,而是健康的左肾。
梁启超先生为了西医未来的发展,让妻子不要声张,此后事情传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徐志摩等人马上发表文章责骂,但梁启超先生发表文章,表示问题不在于西医。
我想这件事最能表现梁启超先生的品性,生命垂危的时候往往是一个最脆弱的时刻,普通人就算医生诊断正确,也常常有所怀疑,更何况这种巨大的医疗事故,但梁启超先生为了中国西医事业的发展,选择了牺牲自己,这不能不令人敬佩。
但敬佩解决不了问题,梁启超先生还是因此离世了。
1928年1月29日午后的2时19分,这是需要我们记住的时刻。
那一天,崖山的巨石突然想起了那个随祖父乘舟而来的小孩;已经荒芜的万木草堂传来一个少年慷慨激昂的演讲;天津的大沽口岸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去也匆匆,来也匆匆的身影;同在天津的饮冰室及梁启超故居被悲伤笼罩;北平的女学生看到了缠足习俗的相关介绍,将自己的秀发撩在耳后,想到自己及后世的女子不再因缠足而苦恼,嘴角扬起露出醉人的笑容;中国文脉为一代大师的陨落而低声抽泣。
梁任公走了,那个热血志士走了,一代文化大师离开了他终生热爱的世界,但《少年中国说》的铿锵之声永存,“公车上书”时的义无反顾永存,让中华文脉重拾健康的不朽功业永存。
五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这句话振聋发聩,但谁有知道,写下这句话的人经历了多少的苦难和困苦,多少次命悬一线,与死神擦肩而过,这句话又包含了多少的无奈和叹息。
我尽力避开了那些名称、那些官职,我想让梁启超先生尽可能的可爱、可亲、可敬,但到了文章的最后,我还是要说,梁启超先生是一位四岁读书,八岁能写千言文的天才,是一位学贯古今、中西兼学的通才,是一位多欲、多才、多思、多情、多变的大师,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是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人。
合上了《梁启超新传》,缓缓起身,恭敬的送走了在我电脑上小憩的蜘蛛兄,然后,在梁启超先生的故居和饮冰室书斋中走了一圈,老旧的木地板每走一步都会发出沉闷的声音,我闭上眼睛,尽力让自己去再次体会这伟大的一生。
最后,我来到了梁启超先生的雕塑前,深深的鞠了一躬,道了一声:
“梁启超先生,谢谢您!”
附件一:《梁启超贺词》:
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附件二:《梁父吟》梁启超
极目中原幕色深,蹉跎负尽百年心。那将涕泪三千斛,换得头颅十万金。鹃拜故林魂寂寞,鹤归华表气萧森。恩仇稠叠盈怀抱,抚髀空为梁父吟。
附件三:《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汱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如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吹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在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