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聂隐娘》从未上映时便开始火,自己也心念很久,念到它终上映的日子。我想所有喜欢《最美的时光》的孩子,都会盼望张震与舒淇的再度聚首吧。错过首映,在听到各种唏嘘声后,还是选择去影院看它。甚是期待侯孝贤眼中的武侠片是个什么样子的。
然,看罢,开始纳闷为何它迎来那么多的唏嘘声,看着很舒服啊,也许古代就是那个样子的,反正我希望的古代就是那个样子的。我想侯孝贤一定是偏爱唐朝的,但他爱的不是一般人以为的“天生丽质难自弃、春寒赐浴华清池”,那是张艺谋的唐朝。他欣赏的是胡风野地,秋水长天,是岑参眼里的唐朝。那是怎么的唐朝,晚唐乱世不见,处处仙逸超脱。天固然高远,树冠惹人漾,云卷云舒,飞鸟斜阳,仅此而已。什么也没发生。侯孝贤此遭似在云上,无土无根。
为什么喜欢《聂隐娘》?因为它很慢,它真的是一部很慢的电影,长镜头的运用长到会误认为是谁按了暂停键。 一部100分钟的电影,可以漫悠悠地讲聂隐娘要去刺杀的人怎么看小儿子玩蹴鞠,在那一瞬间,我忘了是在看电影,好像在看一千多年前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洗澡那一场戏,佣人一样一样地往水里撒花瓣和药材,并拿起来闻一闻。似乎和情节没有什么关系,我却莫名喜欢这一段。或许生活中就是有一些无关紧要的片段吧,它有什么意义呢?并没有。可是我们就这样活着。电影可不可以这样拍呢?至少他曾让一个观众凝视湮没在时光中的细节。结尾处,聂隐娘和磨镜少年渐行渐远,隐没在雾霭中,远处是辽阔的高山,静谧的田野。我心中的节奏,从最初与当下的北京一致,到慢慢趋近于电影中的时空。“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便是这样的感觉。
为什么喜欢《聂隐娘》?因为它里面的季节是我最爱的秋天,极美的秋天。秋天的池塘、河流、麦田、远山。。。。。。还有印象极深的那片白桦林,隐娘一袭黑衣穿梭在白桦林里与精精儿打斗,隐娘转身离开,长镜头停在隐娘脸上,画面美得超脱。不知道为何,那个时候,自己的思绪跳出电影本身,飘到家乡那片白桦林中,想起一些人和事,那时候思念像一条在草上爬行的蛇。再回到电影情节中,已是整片整片的麦田,好像由于大地的存在,人世间所有的激烈情感都可以化解。冬天万物凋零,但是人并不会绝望,因为知道春天万物还会复苏。花开花落,是自然的平衡。
为什么喜欢《聂隐娘》?因为它让我想到《诗经》,那是农业文明的温柔敦厚,一种悠长的情感。它里面的情与欲都是纯直的。一幕戏,田季安抱着胡姬讲诉他和聂隐娘的青梅竹马,隐娘在帘子之后静静听着,光影流转,如她的内心荡漾。在一个刺客心中,恐怕再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比之时刻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那一刻,所有镜头里荡漾的情欲光彩,不是田季安的,是聂隐娘的。所有的所谓的自我觉醒,放下那些杀与不杀之间的纠结,都在那一刻。一旦恢复做人的温度,刺客就不能再回复冰冷。她心里有情,她所有的情意全是从他人嘴里说出来的,几乎构成了全剧的主要台词。说到台词,舒淇和张震的台腔成了整个影片的诟病,但是看到他们的脸,便能原谅这一切吧。
最后的情节,聂隐娘放弃刺杀,回来和磨镜少年在一起,村里的人说他很守信用。我想起之前两个人一前一后走过田野的片段。这种淡淡的情感,就像种子埋在土里,等着它发芽、开花、结果,有一种长久的耐心,这种耐心在慢时光中熠熠生辉。突然想起木心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聂隐娘》就是讲了一段慢的故事,美,寂,从前的从前,敛住心,尽力地赶路,说最少的话,不七情上面,做看得起自己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