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心里不舒服,然后就上网做有关心理状态的测试。根据自评标准,测试会很快给出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精神病学分类的诊断结果。不用经过医生,自己就能给自己贴上神经症的标签,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很多人这样做。
由于对网上自我检测的神经症结果心生恐惧,有的人继而向精神科或心理科的医生求助。
而医生往往在简单问话后,给予心理测量,凭心理测量的结果和已有的概念给予其精神类疾病的诊断,然后开出门诊处方或住院治疗要求。
有不少人在网络文章的引导中,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可一旦情绪激烈或沉重难拔时,心理咨询师往往会无技应对,也会把求助者推向医院。
近些年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大力关注,使得媒体大量传播心理健康类文章的同时,也发布着精神病学的诊断与分类知识,进而使得有关精神疾病的知识渗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就连小孩子都好像已经“很懂”。
人们不仅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自我诊断,还为亲戚、朋友或周围的人进行诊断。精神病学诊断标签的实质是什么呢?心理测量能作为诊断依据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