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称三十年后人类将获得永生

作者: BigOnTech | 来源:发表于2016-05-01 11:13 被阅读705次

如果你读到这句话了,就别在意题目了。

今天我想借着“技术奇点”这个概念讨论一下技术的未来。

什么是“技术奇点”


大人们又开始说一些我不懂的概念了。Don't panic,来看一看它究竟是什么意思。

数学上,在复变函数中,使函数不解析的点称为奇点。

假设你不了解复变函数与解析的概念,那你肯定知道,0不能作除数。也就是说,y=1/x在x=0处没有定义。这就是奇点。

那没有定义又是什么意思呢?

定义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描述。一个东西,没有定义,说明我们对它不了解。换言之,在那个特殊的点,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物理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引力奇点”或者“时空奇点”。维基百科上关于它的的介绍是这样的:

A gravitational singularity or spacetime singularity is a location where the quantities that are used to measure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of a celestial body become infinite in a way that does not depend on the coordinate system. These quantities are the scalar invariant curvatures of spacetime, which includes a measure of the density of matter. The laws of normal space-time could not exist within a singularity.

这很高深,不过我们只需要注意它的最后一句话:

对于奇点,普通的时空定律不再适用。

物理定律是对事物进行描述与预测的。物理定律的失效也就意味着,在那个特殊的点,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与数学上的意思类似,对吧?

再把时间调整到1958年。冯诺依曼说了这样一句话:

不断加速的科技进步,以及其对人类生活模式带来的改变,似乎把人类带到了一个可以称之“奇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过后,我们目前所熟知的人类的社会、艺术和生活模式,将不复存在。

这样我们就搞清楚了这些概念的共同点,所谓的“技术奇点”,无非是说:

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到达一个临界点,一旦越过,我们不知道人类社会将变成什么情况。

天才说的话咱们得好好想想。那么问题来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临界点出现?

技术的发展规律


实际上,“技术奇点”概念的真正出现要算1982年,科幻小说家弗诺·文奇提出:

我们不久将会创造出高于自己的智能。一旦此事发生,人类历史就会到达某种奇点,这种智力转变,就像黑洞中心复杂的时空一样令人费解,而这样的世界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理解。

后来就有很多人开始讨论这个概念。其中有一个叫做库兹韦尔的,写了一本书:《奇点临近》。

书中的具体内容不是今天的重点,我们只需要知道,他通过在各个技术领域的大量数据分析以及理论总结,提出了一个关于技术发展的所谓“加速回归定律”,简单理解就是:

人类出现以来的所有技术发展都是以指数增长的。

于是他紧接着论证了在这样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技术奇点的到来是一种必然。

限于篇幅本文不能讨论太多,不过他有个TED演讲,也许能让你了解得更清楚一点。

(视频地址无法识别,直接贴上来吧: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kxMTQ1NTY0.html?from=s1.8-1-1.2)

在这个演讲的最后,他宣传了一下后来因为“奇点”这个概念而诞生的所谓“奇点大学”。

幻灯片上这样写着:

Singularity University aims to assemble, educate and inspire a cadre of leaders who strive to understand and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exponentially advancing technologies and apply, focus and guide these tools to address humanity’s grand challenges.

奇点大学的目标是召集,教育,鼓舞这样一批人:他们努力理解与促进正以指数高速发展着的先进技术,并将科技作为工具应用到解决人类社会的重大挑战上去。

对于“技术奇点”的概念,以及所谓的”奇点大学“,外界是有很多质疑的。

比如只有9周时间,像是一个夏令营;学费贵的惊人,像是一场商业炒作。

但是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尝试总是令人激动,就像Minerva。关于教育咱们以后详细谈谈。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目标是非常可贵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各学科交叉,培养技术人才来解决社会难题。

过去的人们认为,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才是解决饥饿,贫困,社会公平等问题的关键。

然而现在技术却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互联网。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的诞生,却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政治环境。很多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为公民权利发声,同时依靠网络聚合起群众力量。Aaron Swartz当年就做了很多通过技术来改革版权,推动政治改革的事情,比如SOPA。

在一些人看来,也正是技术不断推动着社会发展。比如Larry Page。其实奇点大学的建立也有Google的资助。他在2013年Goolge I/O 开发者大会上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If I think back to a long time ago, very long time ago, all humanity was basically out farming or hunting all the time. Right? Probably if you lived at that time, you hoped that you could feed your family.

设想一下,回到很久很久以前。那时人类基本上一直在从事农耕与狩猎,对吧?如果你活在那时,你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喂饱全家。

Unfortunately, it's still true for a lot of people in the world. But it's certainly for us, we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that. And the reason for that is technology.

不幸的是,今天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只能以此为目标。当然我们不用再为吃不饱而担心,原因就是科技的进步。

We've improved how we grow food and so on. Technology has allowed people to focus on other things, if they choose. By the way, I think being a farmer is great, if that's what you want to do. But it's not great if that's what you have to do. That's what technology let us do, is to allow ourselves to do more different things.

例如我们改善了生产食物的方式。科技使人们能够专注于其他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上去。当然,我认为做农民也是很伟大的,如果你真心想去做的话。但如果是你不得不去做农民,这就不太好了。

I'm sure people in the future will think we're just as crazy as we think everyone in the past was at having to do things like farming or hunting all the time.

技术的进步允许我们能够去做更多不同的事。我相信未来的人们会认为今天的我们很愚蠢,就像我们嘲笑过去的人们不得不去耕田和打猎一样。

这种对未来的愿景简直就是共产主义实现了人类的解放……这样的话,技术在其中充当的角色就是那个我们常常要记住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的发展规律


到这里我们需要停下来缓一缓。我们大概搞清楚了技术的发展规律,然后明白了技术推动社会前进。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天才程序员Linus Torvalds的观点或许会对你有很大启发。

这是从他的自传《Just for fun》中摘录的一部分。由于这本书2002年就出版了,里面的例子都是诺基亚, CNN之类。但是很显然也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智能手机,社交网络。

Here we go:

我所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解释生命的意义。

实际上这并不仅仅是关于“意义”。 更多地可以说是生命的法则,从此以后可以被称之为“李纳斯法则”。

它相当于物理学上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它不是用来解释宇宙的退化次序,而是有关生命的进化。

我在这里并非想要谈论达尔文所说的进化。那是不同的事情――我更感兴趣的是社会是如何进化的。

我们是如何从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的:下一次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那么,社会为什么要进化?其驱动因素是什么?

技术的发展驱动着社会前进这一观点大家能够达到共识吗?

是否真的是蒸汽机的发明使欧洲开始进入工业社会,并最终通过诺基亚和移动电话将我们带入了信息社会?

看起来那就是哲学家的看法,他们的兴趣主要集中于技术是如何改变社会的。

而我,作为一名技术专家,知道技术是不能够驱动任何事物的。是社会在改变着技术而不是技术改变社会。

技术仅仅是限定了我们所能够做的事物的边界,以及能够以多大的成本来做。

技术,就像它所创造的设备一样,至少迄今为止是天生愚蠢的。 它之所以令人感兴趣的是仰仗着你所能够用它来实现的东西,它背后的驱动力实际上是人类的需求和兴趣。

如今我们沟通和交流得到更多不是因为我们有了这样做的手段,而是因为人们从来就喜欢喋喋不休。

他们想要交流,如果不存在通讯的手段,则人类就把它们创造出来。于是,便有了诺基亚。

因此,我的论点是,为了理解社会将向何处进化,你就必须去理解是什么东西真正驱动着人们。

是金钱?是性?是什么在根本上使人们正从事着他们的工作?

有一个很显然的激励因素,这个因素可能没有人会持有异议,那就是:生存。

生存确定了生命的含义,毕竟――人是要生存的。这并不仅仅是盲目地跟从热力学第二定律,而是要在一个看起来对于构成生命基础的复杂与秩序充满了敌意的宇宙中生存。 因此生存可谓是一号激励因素。

为了给其他的激励因素排序,我不得不考虑它们将如何与那简单的生存意愿相比较。问题不能是“你是否会为了钱财去杀人?”,而是“你是否会为了钱财去死?”

答案显然是不会。

因此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将“金钱”从根本的激励因素列表中排除。

然而显然有些事情人们是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有许多关于人们――甚至是关于动物――的英雄故事,这些人们或者动物事实上愿意为了更大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因此,仅仅生存这一因素并不能够解释推动我们社会发展的激励要素。

事实上,能让人们为之付出自己生命的东西并不多,但人的社会关系显然是其中之一。

足以让人们奉献生命的社会激励实例数不胜数,从文学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之所以死亡,并非由于他们想要诸如性这般愚蠢的事情,而是因为如果失去他们的特殊社会关系 ,他们宁愿死亡),到愿意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家庭而付出生命的爱国战士。 因此,我记下“社会关系”作为第二号激励因素。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激励因素是“快乐”。这听起来有些陈腐,不过它毫无疑问也是一股非常强劲的力量。人们每天需要快乐,做仅仅是出于乐趣才做的各种事情。

快乐却并不一定是陈腐的。它可以是下棋,或者是试图想出世界实际是如何运转的。它可以是对于新世界的好奇和探索。能够使一个人坐在末端捆有数千万磅计的烈性爆炸物质的火箭上的动机,仅仅是为了能从太空中看到地球。

没错,就是这三件事:生存、你在社会中的位置、还有快乐。

这三件事就是我们正在做着的事情。 任何其他的事物,都是社会学家可能会称之为“突发行为”的东西,它们源于那些规则更为简单的行为模式。

然而事情不仅仅是“这就是激励人生活的事物”。如果情形是这样的话,那它们也就不会成为关于生命的理论了。

令人感兴趣的,这三种激励因素有着内在的次序,而这一次序表明了生命的所在。而且并不仅仅是我们人类被这三种事物所驱使――对于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行为也是如此。

这一次序是:生存;社会交往;寻找乐趣。

它也是进化的次序。

因为我们曾经所做的一切事情,似乎最终都是为了我们自己的乐趣。

你不相信我?看看我们是如何将动物划分为“低等”和“高等”的。

它们都生存着。

然而在进化的阶梯中你的位置越高,你就越有可能创建一种社会模式――虽然蚂蚁在非常低的进化阶梯中,也有非常严格的社会模式――并最终进化到享乐这一最高阶段。

把玩猎物并不是蚂蚁经常会做的事情。但猫却经常这样。

从生存到社会行为到快乐这一进化无处不在。

以战争为例:当获得水源的唯一途径是杀死那些想要水源而妨碍你的人们,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回到了生存特性上了。很久以来就在社会中存在一种用来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到来,就标志着娱乐时代的到来。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看来都是无法避免的进化。

文明化本身遵循同样的但更大的模式。

起初,它是通过众多力量的合作来确保生存的一种方式。那对于人类来说并非有什么独特之处。大多数动物甚至植物的生活也创造了社团,目的是为了通过相互帮助来生存得更好。

而令人真正感兴趣的是,社会本身如何从以生存为本进化到极端的社会化:所有的人类文明最终都在建造更大更好的公路和通讯频道,以便为了更好地社会化。

而最终,文明将变成以娱乐作为生活目标。 看看罗马帝国――它所闻名的不仅仅是道路的建设和在欧洲建立的强大的社会秩序,使它闻名的是后来它在娱乐方面的辉煌发展。

再来看看今日的美国。有人会怀疑电影和电脑游戏行业不是在将美国引入娱乐社会么?不久以前这些东西还只是一个小市场,现在它们已经是世界上最富国家中的最大行业之一了。

而使得作为一个技术专家的我感到饶有兴趣的是,这一模式如何在我们创造的技术里重复着。现代技术的早期阶段我们称之为“工业时代”,然而它真正应该叫的是“技术生存时代”。

技术,直到不久以前,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为了生存得更好――能够织更好的布料和将商品运送得更快。这就是所有技术开发的初始动机。

我们将当前这一时期称为“信息时代”。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这是一个关于技术用来交流和传播信息――一种非常社会化的行为――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得更好的时代。

网络化,事实上我们的许多技术都在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路标:它意味着,在工业化国家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将生存视为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进而突然之间,技术的第二个阶段变成了一个巨大而激动人心的阶段。利用技术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得更好,它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终极目标还不太。

经历了信息社会之后,就应该是娱乐社会了。

在这个社会里,一天二十四小时的网络与无线通讯被称为是理所当然的,也就不再引人注意了。那是一个思科(Cisco)成为往事,迪斯尼(Disney)拥有世界的时代。一个也许在未来并不遥远的时代。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什么呢?也许并不意味着太多的东西。毕竟,这只是我的理论,假如它实际上并没有将你引入你应该做的事情上的话。它至多表明:

“是的,你可以为事业而奋斗,然而最终,生活的终极目标是快乐。”

这一点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愿意和渴望在网络上从事 Linux 类型的项目。

对于我,以及对于其他许多人而言,Linux是一种能够同时给人满足两种激励的方式:

把生存视为既定的前提,Linux 实际上既能给人带来通过智力挑战实际的乐趣,又能实现人们共同参与创造它时感受到的社会激励。

我们也许并没有多少机会面对面,然而电子邮件却远不止是一种干巴巴的信息交流方式――还有友谊的纽带和能够在电子邮件中形成的其他社会纽带。

这也有可能意味着,当我们与宇宙中的另一智能生命形式相遇时,他们的第一句话不太会是 “带我去见你们的领导”。他们更可能说的是:“哥们,晚会正热闹着呢!”

当然,也许我是错的。

技术解决社会问题


好了,现在我们不会单一地看待问题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重大难题。

比如能源问题。

(当然你也可以说:为了快乐我睡觉去了!)

比尔盖茨在2016年2月22日发布了他的年度公开信:《如果你能拥有一种超能力,你希望是什么?》:

一天之中,你很有可能至少会做以下这些事情中的一件:

扳动电灯开关、从冰箱里拿出新鲜的食物、转动旋钮调节暖气或冷气、摁一下你笔记本电脑上的按键来上网。

这些事情你可能觉得理所当然,但实际上它们不同寻常。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会用到一种超能力——可以随时使用能源。

这听起来是否像是无稽之谈?

请花一分钟的时间,想一想,如果没有能源,生活将会怎样?

你将无法使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看电视或者玩电子游戏。你将失去照明、供暖和空调,甚至没有互联网来阅读这封信。

大约13亿人——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十八——不需要做这样的设想。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

(按照他的说法,现在世界上有大约13亿人用不到电。怪不得大人们都认为电气工程是大学里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原来有一个这么大的问题需要年轻一代去解决。)

这幅图是在太空中拍摄到的非洲夜晚的景象,它可以让你直观地体会上述事实。

(这幅图确实是真的!你会在上文提到的2013年Goolge I/O 开发者大会的屏幕上看到同样的场景。)

Larry Page

最近几十年来,非洲取得了卓越的进步,成为了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拥有众多现代城市、数亿手机用户、不断提高的互联网普及率以及充满生气的中产阶级。

但正如你所看到的那些没有光亮的地区,经济繁荣并没有惠及到非洲所有人。事实上,撒哈拉以南非洲近10亿的人口中,百分之七十的人们生活在黑暗之中,用不上电。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地区。在亚洲,你也能看到同样的问题。光是印度,就有超过3亿人无电可用。

如果将上图的某个黑暗区域放大,你有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这是一名点着蜡烛做家庭作业的女学生。

小女孩点着蜡烛学习(坦桑尼亚,2015年)

每当我看到这样的照片时,我总是感到有一些震惊。

当初托马斯·爱迪生向人们展示白炽灯泡如何将黑夜变为白昼,而这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我非常幸运能够收藏他的一份草图,上面画着他如何计划改进他的灯泡。草图标记的年代是1885年。)

(非常幸运的意思是他是世界首富。)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的人们却仍然在等待,不知道何时才能享受到爱迪生这项发明所带来的好处。

如果我能许下一个愿望去帮助最贫困的人们,那便是找到一种便宜、清洁的能源来为我们的世界提供动力。

你也许在想,"人们不就是想努力保持健康,找到足够的食物吗?难道这一点不一样很重要吗?"没错,这一点当然重要,盖茨基金会也一直在通过辛勤的努力来帮助他们。

但是能源可以让这些事情变得更加简单。它意味着医院可以运转,学校能有照明,人们可以使用拖拉机种出更多的粮食。

想想你正在上的历史课。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历史,那就是:"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这样,但是在大部分时间对大部分人来说确实如此。"

这背后的原因便是能源。

数千年来,人们通过燃烧木头获得能源。总体来说,那时候人们寿命短暂,生活艰辛。但是当我们从19世纪开始使用煤炭后,生活迅速得到改善,比过去任何时期都快得多。

之后不久我们就拥有了电灯、冰箱、摩天大厦、电梯、空调、汽车、飞机还有其他各种组成现代生活的事物,从拯救生命的药物到登陆月球,再到化肥以及马特·达蒙主演的电影。(《火星救援》是我去年最喜欢的电影。)

穷人无法获得能源,便会陷入黑暗之中,失去所有伴随电力而来的好处和机会。

因此,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帮助世界上最贫穷的家庭,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为他们提供便宜、清洁的能源。

要求便宜,是因为要让每个人必须用得起这种能源。要求清洁,是因为要让这种能源不排放出二氧化碳——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

我相信你们都阅读过气候变化相关的内容,也许在学校里还学习过相关的知识。你们可能还担心过气候变化会如何影响到你自己。事实上,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将是世界上最贫困的人群。

数百万最贫困的家庭以农业为生。天气的变化通常意味着他们的庄稼不会生长,要么是因为雨量不足,要么是因为雨量过剩。这只会让他们原本贫穷的生活雪上加霜。

这对于他们来说特别不公平,因为二氧化碳他们排放得最少,而二氧化碳正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元凶。

科学家称,如果要避免气候发生这样剧烈且长期的变化,全球必须在205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百分之八十,并且要在本世纪末之前将其完全消除。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时,我感到惊讶。"难道只削减一半碳排放行不通吗?",我问过许多科学家。但是他们都一致表示这样做是不够的。问题在于二氧化碳能在大气中停留数十年。

就算我们从明天开始停止碳排放,由于过去已经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气温仍将继续上升。 所以答案是"不行",我们需要完全削减,直至为零。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015年,全世界排放了360亿吨的二氧化碳。这样的天文数字让人难以置信。

(值得记住这一数据, 因为将来会派上用场。举个例子,有人可能会告诉你,他们知道如何实现每年1亿吨的碳减排量。这听起来挺多的,但如果你计算一下——1亿除以360亿——你会发现他们所说的减排量只占总量的不到0.3%。尽管每一点减排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我们仍然得处理余下的99.7%。)

你可能在想你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首先,要让每个人了解这一能源挑战,这点很重要。

许多年轻人已经开始积极参与到气候和能源方面的问题。我相信这方面的帮助,多多益善。你们是史上最具全球视野的一代人,擅长跨越国界看待世界上的问题。这对于未来几十年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找到全球性的解决方案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第二,如果你对于解决我们的能源挑战有一些听起来挺疯狂的想法,那么世界需要你。

请你在数学和科学课上格外用功。你也许就能找到答案。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很大,也许大到超出许多人的想象。但这也意味着机会很大。如果世界能够找到一种便宜、清洁的能源,那么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将不仅是阻止气候变化,还会改变数以百万计最贫困家庭的生活。

我对世界创造奇迹的能力是如此的乐观,因而我要做出下面这项预测。

在接下来的15年之内——尤其是如果有年轻人参与的情况下——我认为世界将会在清洁能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将拯救我们的星球,为世界提供动力。

我在想,像这样的能源奇迹对于我曾经去过的尼日利亚的一个贫民窟来说意味着什么。那里居住着数以万计的人们,但是他们都没有电力可用。

夜幕降临之时,那里没有一丝闪烁的灯光。唯一一点光线来自于金属桶里燃烧的露天明火,人们在那里聚集,度过夜晚。

孩子们学习没有其他光源,人们要想经营生意或者为当地诊所和医院供电都不容易。想到这个社区未被开发的种种潜力,不由让人感到难过。

一种便宜、清洁的能源将能改变一切。

现在我们明白了,无论是2045年奇点降临,还是2050年将温室气体削弱百分之八十,都将可能在我们这一代发生。技术问题非常复杂,社会也同样如此。但毫无疑问,技术能够在未来起到关键的作用。

所以如果你也热爱技术,请加入进来。未来是创造出来的。

We are big on tech.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学家称三十年后人类将获得永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gkrttx.html